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2022-12-25 08:08: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欢迎阅读!
中创,设问,情境,何在,语文教学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而问题情境的产生必须依赖于问题。教学实践证明,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创设出恰当的问题情境,进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实现启其蒙而引其趣教学目的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思路

1、从标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课文标题就是问题的一个着眼点。教师要从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如:我在教学《猎人海猎布》时,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有的说:我想知道课文写什么事?”的说:我想知道猎人海猎布是怎样的人?” 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这篇课文想表达什么思想?”……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后,我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2、结合课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是成功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策略具体化是实施好情境教学的关键。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探究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我根据第一自然段讲鲁迅先生逝世了,许多人都来悼念这个内容,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无数个花圈、无数对挽联、各界人士都来悼念鲁迅先生这样的情境,此时此刻,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为了探究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这样的一个问题,并积极地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学习兴趣浓厚。



3、围绕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突破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围绕重点难点设疑有助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如:《李时珍》一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李时珍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刻苦钻研、不怕辛苦的精神。为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我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要亲口品尝药材?从中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通过学习讨论,同学们体会到了李时珍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不怕艰辛与危险、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好品质。



二、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突出以学生为主题。问题情境实际上是提供了一种环境支持和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设计情境时,强调一个支持学生学的环境创设,让学




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2、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由此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3、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发问和评价的态度直接影响着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要尊重学生,平易近人,主动搭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形成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为创设问题情境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意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创设问题情境时不要忽略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训练语言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中发展思维。同时在创设情境的美感中,使学生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就是说,情境创设要以促进儿童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整体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



5、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学生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深度和情感层次,而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哲理和情感却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水平相距甚远。小学语文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认识水平和情感特征来设置探究领域。超出相应的领域则太难,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若低于相应的领域,则容易流于肤浅,冲淡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即使勉强开展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只能限于低水平的课文阅读与理解,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探究学习应从发现问题开始,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课堂教学活动就是一种情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在发掘教材中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ff0deab01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