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2022-12-13 08:19: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欢迎阅读!
古诗文,中国,园林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d Chinese garden

摘要:意境,是中国园林的灵魂所在。在中国五千年文化丄壤上孕育岀来的恫林艺术同中 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本文旨在通过古诗文之于中国园 林盘根错节的关系来阐述中国文化对于现代恫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键词:造园:园林艺术:意境

Abstract: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e soul of Chinese garden.In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culture, the

garden ar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 literaturc.Tlie poem takes the landscape, and the landscape takes the poemas well.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hrough the ancient prose in Chinese garden intertwined relationship to elaborate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culture to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gardening;gardenart; artistic conception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中华民族历来是最具诗意的民族。诗言志,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啸傲烟霞, 下无数千古传诵的诗篇佳作。淸风明月,山水之间,此为天造,人类不动一分一亳,已是惊 鸿之美:而诗词歌赋、纸扇瑶琴,此为人造,同样具有鬼斧神工之美。含蓄内敛、诗情画意 的中国园林,亦是独具古典美、东方美的人造之物,它从不大开大合显山露水,却无时无刻 不流需着造园者的文人意境。明代著划书画家董其昌曾说过:''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 为境”。而意境,是中国园林的灵魂所在。

根本而言,园林是人们所创造的理想世界。真实世间难以获得的理想,乃至梦想,在此 一方小小天地中得以寄托、追求和实现:-正如“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漫濮 间想也”。园林的最高理想境界,四方人那里是天堂的伊甸恫,中国人这里则是现世的山水 间。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园林”一词早在晋代张翰《杂诗》“暮春和气生,白日照园林” 中就出现了,但是古代没有专业园林家,园林大多出自文人雅仕,立意构思多来自于诗词歌 赋。园名、匾额、楹联是意境最具象的载体;而造园的一系列艺术手法及布局立意便是意境 之于园林的一种抽象的表现形式。

1园名、匾额、楹联 1.1园名

《红楼梦》中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 断不能生色”。书中论古今,字间含大千。园需虽片辞数语着墨不多,却能将万千气象及造 园意境含蓄的表达给游者,对园景欣赏有提示和深化的作用,尤苴是一些寻常难以注意到的 特殊景象,而且因其文学性使得景致营造更加耐人寻味,实为造园家赖以传神的点睛之笔。 在现存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多园名都是取自古诗文。如苏州“沧浪亭”,为宋代著名诗人 苏舜钦因感于“沧浪之水淸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而题名:无锡“寄 畅园”取自王淡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扬州“寄啸山庄”取意陶 渊明诗句“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⑵。而命名就揭示岀造园的根本寄托所在。如“拙 政”、“网师”、“寄啸山庄”等园剑,明确表达了主人追随古人隐逸精神而退隐园林,体 现了一种独立淸高的文人品格。

1.2匾额、楹联

匾额横宜景点门头或月洞门上,在囲林中多为景点的釧称或对景色的称颂。楹联通常 与匾额相配,或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楹联字数不限,讲究词性、 对仗、音韵、平仄、意境情趣,多来自于古诗文。其节奏明快、精炼工整,可咏物言志,表 达景点的意境及造景者的艺术思想,


将可观可体会的眼前实景升华为可感可意会的心中思想 情感,使游者此时此刻的心境与眼前的美景和造园者当时的精神境界形成共鸣。

苏州狮子林“暗香疏影楼”岀自于宋代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淸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苏州沧浪亭,石柱上石刻楹联:淸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 浪亭》诗中“淸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 白鸳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而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意为堂爼。长沙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其中上联“惟楚有材”岀自《左传》: “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寓虞之际,于斯为盛”。 苏州拙政园“远香堂”取自于北宋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淸,亭亭净植”,与堂前池中 亭亭玉立的荷花相得益彰;''与谁同坐轩”取意于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闲倚胡床, 庾公楼外屹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淸风、我”。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 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引人入胜。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取意于韩愈的诗句 “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英楹联"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戸开时月正圆”明波若镜,月 夜星空,淸风徐来,令我们在欣赏眼前美景的同时不禁感受到恫主寄忧乐情怀于山水之间的 赤子之心。

作为中国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表达形式,匾额、楹联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言有尽而意无穷,它将几千年的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这两种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形式紧密的 联系在一起,供后人欣赏玩味,也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2造园艺术手法

在诗词、绘画等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虚与实、明与暗、 收与放、柔与刚、时空序列、起承转合以及文脉和时代色彩等等,相关艺术手法给予园林的 启示无处不在。淸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⑶。

2.1古诗文与园林的艺术手法

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绘画雕塑,甚至影视,在形形色色的艺术形式之间,它们的创作 艺术手法和美学理论基础是大致相通的。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园林亦然。园林艺术 再造“第二自然”艺术,应以“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则去再造自然之美,将万千气象 浓缩于咫尺之间,“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正如诗词中的寥寥几句却饱含诗 人心中无限情感。

恫林是一种多维空间供游人身临其境进行游赏,组织景区、分隔空间使全局既有分隔又 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布局应突出主体,分淸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建筑、道 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抑扬顿挫,使全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步移景异;还可 充分利用门、窗、廊等通过借景、框景等手法将游人视线引向远处,美景入画,使游人在有 限的空间里感觉有无穷的景,不尽的意。杜甫的《绝句》中"窗含四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便是对框景最好的反映。

2.2古诗文与园林的结构

元代范徳巩《诗格》曰:“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对于古诗文来说,最重要的结构莫过于起承转合。“起”是起因,即诗文的开头,其一应力求 平直渐进,主题相关,其次就是悬而未决,留有余地:“承"要衔接有度,落地有声,但更重 要的是应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转“是转变,即事件结果的转折,“转“就作诗的手法而言, 比如从描绘山水转到抒情议事,或从咏物转到借物言志,又或从怀古转接到时世感叹,亦或 反之亦然。“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以及表述结尾。在收尾上诗文讲求留有余音,是更加 令人陶醉美妙之处。对于园林艺术而言,起承转合的结构同样适用。开始-发展-高潮-转折 -结朿,通过一系列景点的超、承、转、合展开空间序列,又将静宜的事物賦予了时间的属 性,浑然天成。好的囲林,游于其中,犹如听一位智者将一段故事娓娓道来,宠辱不惊,去 留无意,这便是园林的灵魂所在,也是造园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f94e91c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