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有关清明节气的故事

2022-04-01 23:51: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故事】有关清明节气的故事》,欢迎阅读!
故事,节气,清明,有关
【故事】有关清明节气的故事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下面是有关清明节气的故事,请参考! 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一碗肉汤让公子喝,重耳渐渐恢复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节气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清明》激起人们凄迷纷乱的心境,亦传达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说起清明,那人们最先想起的,便是扫墓。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很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粿互赠,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死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是在寒食后的一天,属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草木吐绿的时节。人们在寒食之时,祭祀哀思;寒食之后,就出去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插几枝柳,看它日后成荫。而且在寒食之时,偶尔会不小心把山上的草木烧掉;寒食过去,清明到来,是时候多种些树木补上。先人的精神,当像山上的树木,是长青的;人的生命,也当像新种下的树木,在这春风中成长、向上。因此清明也是我国传统的植树节。

植树种树,令我不得不想起一个关于我所位于的高中的故事。父亲每每回忆高中,都有跟我提起这个绚烂多彩的美丽校园是如何从那没有寸草的新开之地变至如今。父亲也曾在这里念书,他们学习,植树,美化那个他所热爱的校园。直至今日,他人就怀念当年,散发着蓬勃朝气的青春年华,那读书的日子??漫步校园,春日的暖阳,暖着那青翠绿叶,散发出迷人的色泽,使人心中清爽,不由得豁然开朗。育英湖旁,淡黄的迎春,娇嫩如斯。青春,便是如此,迎向朝阳,为梦开放。

如果说清明节时后的植树是悼念之后仰起头迈向未来的豁达精神,那么放风筝便是那家家户户带给未来的美好寓意。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正值假期,在家苦读诗书许久,出门透气,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放只风筝,看着它逐渐飞高,飞远,渐渐从视野中变小,好似那梦,逐渐触及。 适当放松过后,不忘梦想,再次踏进校园,逐渐投入繁忙的学习中。 校园里,春光正媚,清明时节,竞相绽放。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f863e67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