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籍版本学》,欢迎阅读!
古籍版本学
我国古籍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出现的书籍。
古籍版本学研究对象:各种形式的古书版本(包括写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
善本:国家图书馆收藏善本的断限为清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以前的古籍一般来说皆为善本。在现存古籍中,凡具备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虽不全备而具备其中之一、二又流传较少者,均可视为善本。
单页古书版式结构:版框(边框、边栏);界行(界格);书口(中缝、版心、版口,记录署名、卷页、刻工、字数等);鱼尾(分单、双、黑、白、花鱼尾);象鼻(细黑口、大黑口,白口);天头(书眉);地脚
古书外形结构:书衣(书皮);书签;书首(书头);书根(可体协书名、册次);书脑;书脊(书背);包角
古书其他名称:书名页(封面、封页、内封、封面大题),指书衣后题写书名的一页。
扉页:(护页、副页),衬在书衣和书名页之间的空白页,常有藏书家的题记、跋语。
牌记:(墨围、木记、碑牌、书牌),文字周围大多围以长方形边框或图案,刻书者用以申明版权以及广告宣传的一种特殊标识。
古书版本类别:重刻本(版式可不同)、覆刻本(翻刻本,字体可变)、影刻本、递修本、官修本、坊刻本、家刻本、写本(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抄本(传抄本、影抄本)、活字本、套印本、百衲本、拓本(黑底白字)、影印本
图书简史:
甲骨文:三千多年前殷商后期的遗物,是我国最古的史料。最初于1898年在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发现的。
金文:商代后起,为保存某些重要文件或纪念某些重大事件,便在青铜器上铭刻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也是我国珍贵的档案史料。
简策:周代末期出现的简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1930年在内蒙古发掘的居延汉简,是我国现存最古的成册书籍。
帛书:在竹木简盛行的同时,春秋末年或战国出年出现了写在 帛上的书;以后一千年间一直与竹木简同时行用,直到晋代纸书盛行,才被一起被取而代之。七十年代初,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彩帛画和帛书。
石经:传世最早的是秦国的石鼓,上面镌刻篆书,即“石鼓文”。
石经:将经书刻成石碑。东汉“熹平石经”、三国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五代后蜀“孟(永日)石经”、北宋“二体石经”、清乾隆“十三经”
东汉蔡伦改造造纸术。东晋末年,纸成为主要书写工具。
古籍用纸的种类按原料区分,有四种:麻纸、皮纸、竹纸、草纸
纸书装帧形式演变:卷轴装(盛行于汉魏六朝至隋唐五代,由卷、轴、 、带、签组成)、旋风装(由卷轴装向册页装过渡的形式,龙鳞装、旋风叶子)、经折装(折子装,多被佛道二教经典所采用)、梵夹装(古印度佛经原有的装帧形式,经文写在贝多树叶上)、蝴蝶装(唐末五代出现,盛行于宋元,册页装的最初形式)、包背装、线装(源于两宋之交,明中叶后盛行,今仍用)。
雕版印刷术出现在唐代中期以前。现存最早雕版印刷品:南朝鲜发现的汉译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咒》;《陀罗尼经咒》
活字印刷术由北宋庆历年间布衣毕升(加日字头)发明的,宋沈括《梦溪笔谈》有记载。
元初农学家王桢创制木活字,著《造活字印书法》。清规模最大的木活字印书,是乾隆年间摆印的《武英殿聚珍版从书》。
铜活字源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最有名的出版家为无锡华氏“会通馆”、“兰雪堂”和安氏“桂坡馆”。清代著名铜活字印本是雍正时内府排印的《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
宋代形成三大刻书中心:两浙(欧体)、四川(颜体)、福建(柳体),其刻本分别称作浙本、蜀本、闽本。避讳较严
官刻:监本、公使库本;家刻;坊刻(陈起,陈道人)
元四大刻书中心:大都、平水、杭州、建阳,绝大多数用赵孟(兆页)体,又称“吴兴体”,且多简字。元刻书特点概括为“黑口、赵字、无讳、多简”
兴文署本;书院本(梅溪书院、西湖书院、象山书院);家刻(岳氏刻《九经》,称“相台本九经”,岳飞九世孙岳浚);坊刻(举业之书、元曲杂剧)
明代刻书中心:建阳、苏州、杭州、金陵、新安、北京;明中叶后流行线装,插图本出现。
经厂本;南北监本;藩刻本(明代刻本中的精品;署藩、宁藩、晋藩);书帕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f84013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