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药的性味与归经》,欢迎阅读!
中药的性味与归经
《中国药典》中对每味中药材都规定了【性味与归经】,那什么是【性味与归经】呢? 一、 性味
中药的“性味”,确切的表述,应该是性与味。它是中药性能的重要标志。也是中药材的基本性能。它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中药的“性”
中药的(药)性,主要是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能,古称“四气”。 这四种药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相对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而言。
“寒、凉”与“温、热”是对立的两类药性。而“寒”与“凉”,“温”与“热”则分别具有共性;“凉”次与“寒”, “温”次与“热”,即在共同性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凡属“寒凉”的中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功能,多用于阳盛热症;凡属“温热”的中药大多具有温里散寒、回阳救逆和助阳的功能,多用于阴盛寒症。
另外,还有一种平性,因实际仍有微“温”功微“凉”之偏,故虽有平性之名,而不独成一气,仍总称“四气”或“四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甘草,它被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但主要作用都是起“调和”药性的作用。 (二)中药的“味”
中药的“味”首先是通过口尝,即用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它是药物真实味道的反映。然而和中药的“气”一样,中药的“味”更重要的则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不同味道的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和获得不同的治疗效果。
中药的味被大致归纳为五种,即所谓的“五味”。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但
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五味”也是中药作用的标志,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其功效用途为:
辛:有发散、行气、活血、通阳或润养等作用。临床多用于外感表邪、气血阻滞或水气凝结等症。如麻黄。
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大多用于气血虚弱,拘急疼闯等症。如人参。 酸: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于虚汗外泄,久泻不止,遗精带下等症。如五味子。 苦:多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燥湿、降逆及坚阴的作用。多用于热结便秘、气壅喘咳、湿盛中满以及阴虚火亢之痿症。如黄连。
咸:有软坚散结及润肠通便的作用。多用于谈核瘰疠、津枯燥结便秘等症。如芒硝。 二、归经
归经,是指中药对于人体不同部位病变的选择性作用。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的。 凡某中药能治某经脏腑及其经络之病即归入某经。
因为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在发生病变时,体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内脏;内脏的病变可以影响到体表。因此,人体各部分发生病变时所出现的证候,可以通过经络获得系统的认识。例如,肺经病变,每见出现咳嗽、气喘等症,杏仁、苏子能止咳平喘,因而归为肺经。
有些中药仅对某一经的治疗用用明显,则归入某一经。而有的中药则有多个治疗作用。因此,又有一药归入几经的情况。
药物的五味与五脏有一定的关系。即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 掌握药物的归经,一是可以根据病情选择用药,提高药物的针对性。二是可以以归经为线索,探索中药的潜在治疗功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f7aa6a328ea81c759f5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