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夜游原文及注释

2022-04-19 22:37:3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夜游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
承天,夜游,注释,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夜游原文及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及注释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文言现象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遂:遂至承天寺。(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至:遂至承天寺。 (到)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


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写作背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赏析整体赏析 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景之处,...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f367f6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0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