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元节有什么节日习俗》,欢迎阅读!
中元节有什么节日习俗
一进入七月,各地民众就开始准备祭品,市场上有售卖香烛、冥币、鞭炮、纸做的衣帽、房屋等,自家也置办各种食物,如瓜果、各式点心、精致的菜品、五谷杂粮等,有关中元节的祭祀活动便拉开序幕。传说亡灵七月初至七月半被阎王释放出地府,故民间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的习俗。接祖、送祖其实都是祭祀活动,祭祀对象并不局限于祖先,凡是已故亲友,都可得到祭奠。此时,寺庙里和集市上还会售卖河灯,这种灯是用较硬的彩纸做成莲、水禽形状,灯内安放小小烛台,以供夜间点燃放在水中漂流。各地戏园在七月初,即开始演《目莲救母》的连台戏,一演数日。这部戏剧,主要是宣扬孝道。
中元节有什么节日习俗
到了七月半这天,祭祀活动正式开始。佛寺、道观要做法事,超度亡灵、普度众生。民间祭祀的形式多种多样,或拎着祭祀品到坟地扫墓上香、烧钱化纸,或在家将装有金银纸元宝的包裹置于主位,主位面前摆放三碗水饺或其他果品,上香行礼后,再将包裹拿到门外焚化。多数人家会将烧纸钱的时间选在夜晚,先用石灰在地上撒几个圈(意在防止阴间的抢夺),然后焚烧纸钱,嘴里念念有词,以告诉亡故的亲人。最后在圈外烧纸,表示对非亲非故的鬼魂的布施。
烧纸之后,人们乘着月色,结队来到附近的河边放河灯。据说河灯是用来给鬼魂引路的。河灯顺水漂流,宽阔的河面上,星星点点的烛光,与夜空中闪烁的繁星,上下相映成趣。而岸边的人们云集于满月之下,映着这如昼的烛光,观赏放河灯。莲灯又称莲花灯,与河灯稍异其趣。莲花灯是用丝绸、丝纱、彩纸或玻璃制作的酷似莲花的一种花灯,这些灯外形与河灯相仿,只是多了一根手握的小木棍和线绳,可悬挂于屋角、道旁,也可拎着。放完河灯之后,许多人便手提一盏莲花灯在街市上行走,形成中元夜特有的景观。
中元节的祭品礼物有哪些?
1.河灯——用较硬的彩纸,做成荷花、荷叶或鹤、鹭等水禽的形状,内放小烛台,以供夜间燃放或漂流。
2.莲花灯——用丝绸、丝纱、彩纸或玻璃制作的酷似莲花的一种手提式花灯,也可以悬挂于屋角、道旁,令人想起目莲戏中的宝莲灯以表吉祥。农户人家则别出心裁,或在完整的橘皮内插上蜡烛z做成“小橘灯”,或将西瓜掏空插上蜡烛做成“西瓜灯”,或直接在茄子上插上香头做成“茄子灯”等。
3.香蜡纸钱——与清明节用品相同。 中元节的节日传说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道教的说法。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三神。根据《唐六典》的说法,正月十五是天官生日,称为上元;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称为中元;十月十五是水官生日,称为下元。相传地官即阎王要过生日,于是在七月初至七月十五日打开地府鬼门,大赦孤魂野鬼;人间为了免遭游荡的鬼魂骚扰,便于七月半供奉食品及焚烧冥币、法船,燃放河灯祭奠亡灵,希望孤魂游野鬼收到礼物后跟着引路的河灯,漂流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所谓的中元普度。
二是佛教的说法。中元节在佛教中称盂兰盆节,“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意为倒悬,“盆”是汉语,指盛装供品的器皿,是说这个器皿可以解亡灵的倒悬之苦。盂兰盆会系从目莲救母的传说演变而来的。目莲是什么人呢,相传他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早年丧母。他历经千辛万苦,赶赴阴间,找到母亲刘氏,目莲用钵盆装饭菜给母亲吃,饭菜却被饿鬼夺走。目莲悲愤无奈,向佛祖求救,乞得《盂兰盆经》,遂依佛祖所示,在农历七月半做盂兰盆斋,置备美味佳肴以及五种水果——桃、李、杏、栗、枣,以供养十方僧众,解饿鬼倒悬之苦。相传这就是每年七月半,各大佛寺进行盂兰盆会的来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f19230b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