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经历1

2022-04-30 20:37: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生平经历1》,欢迎阅读!
杜甫,生平,经历
语文练习

诗歌素材------杜甫(1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京兆杜陵人,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 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的特权。

杜甫诗的风格多种多样,公认杜甫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何谓“沉郁顿挫”?“沉郁”是就诗的思想内容来说的。“沉”即“深”“郁”即“积”指诗歌内容的深刻、深厚、凝重。“顿挫”则是就艺术形式而言,讲的是诗歌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即有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调的抑扬顿挫。杜甫诗歌思想内容的“沉郁”通过“顿挫”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了解杜诗“沉郁”的思想内容,必须了解杜甫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思想倾向。另外体会他诗歌“顿挫”的艺术特点,还应了解一点诗歌格律常识。

杜诗无处不在的忧国忧民的现实内容和诗人不惜牺牲自我的思想情情怀构成了他“沉郁”的诗歌风格,并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他的风格特点是由现实主义内容所决定的。

首先,杜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对人民百姓的关注和同情。“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赴奉先咏怀》)不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刻同情,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百姓受剥削凌辱的现实。

其次,杜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的喜怒哀乐是和祖国命运的盛衰紧密相连的。安史之乱危及国家前途时,面对破败的山河,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他又“涕泪满耶裳”,在漫长的期待和奔走中他甚至“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苏联停浊酒杯。

杜诗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与的颠涕流离,作者的诗情寄托其中,郁结深度而寄寓深广。

杜甫“顿挫”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五、七言近体诗中,杜甫的叙事诗大多采用五、七言的古体诗,而抒情诗多用五、七言近体诗。他们近体诗讲究结构的回环照应,音节旋律的铿锵顿挫,对仗的工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理解杜诗风格特点,应了解风格形成的原因,即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及诗歌特点。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171274735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期。杜甫从小就好学 7岁时已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育地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20岁起,他开始了为时十年的壮游,先南游吴越, 后北游齐赵。诗人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扩大了视野,开阔了心胸,丰富了生活,结交了许多朋友,李白就是其中之一。杜甫这一时



期的诗歌,《望岳》可为代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747756)从35岁到44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二个时期。人生已进入中年,可是科举失意,功名未遂。十年困守长安,过的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诗中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一年到头牵挂着老百姓,为他们的命运而叹息、煎熬)的情怀,揭露了盛唐表面繁荣背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社会黑暗面。

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关注自身,关注民生,忧国忧民,创作走向了现实主义道路。 3757760)从45岁至48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个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深重,诗人也历尽艰险。长安城破,诗人陷落贼手,后又只身逃脱,投奔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不久因言事触怒肃宗而遭贬斥。这一时期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三吏三别《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等诗,记录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杜甫的诗歌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476177048岁以后是杜甫生活的第四个时期。这一时期,杜甫弃官到成都,躲避战乱,漂泊西南,居无定所,直到去世。这期间, 他曾被严武表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曾度过6个月的幕府生活。这一时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繁盛期,现存杜甫的大多数诗歌都写于这一时期,杜甫对各种诗体都进行了尝试和创新,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戏为六绝句》等,都写于这一时期。 杜甫的诗歌同他的生活道路密切相关。杜甫经历了唐代的由盛转衰,目睹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他用诗歌艺术地记录了他的感受,再现了唐代社会历史研究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道路,可以更确深入地认识杜甫各个埋藏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和各个时期不同创作风格的内在联系。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f04e7d66bd97f192279e9d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