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观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有感》,欢迎阅读!
观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有感
反击与和重塑----
《离开雷锋的日子》应当在中国的电影史上写下重重一笔。从艺术角度上讲,它是在汲取了张艺谋等“五代导演”对传统拍摄技巧突破、创新的养分之后,对中国人审美心理、情趣的回归;从电影市场的角度看,则是以它和《红河谷》、《鸦片战争》等为代表的一批国产新片对洋“大片“的抗争与收复失地。然而更重要的,也是《红河谷》等影片所不具备的,乃是它在题材上的特殊性和内容上的道德评判意义。”雷锋“毕竟是中国大地上十几亿人人人皆知的名字,而最熟悉的往往也是最陌生的,这部影片正是对生活中雷锋精神的一次近距离、全方位、真实而又毫不夸张的扫描与展示,从更深的层次上讲,它回答了人们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意识、下意识、无意识中对雷锋精神的疑惑,有力地批驳了金钱拜物教与利已对雷锋及其精神的诬蔑与攻击,从而在公众心理、社会价值观、舆论氛围中重新塑造了雷锋的形象。《离开雷锋的日子》赢得了电影院里久违的掌声,这最直接不过地说明了问题。
首先,这部影片是对雷锋精神所受曲解、诬蔑、否定的一种反击。席卷中国大地、影响教育了几代人的“学雷锋“运动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三十多年之后,在八十年代商品经济、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受到了明显的挑战和冲击,雷锋的形象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雷锋精神的影响力、感召力下降了,”学雷锋、做雷锋“的口号渐渐低沉了,而一些类似于”雷锋过时论“、”谁学雷锋谁是傻子“、”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原则相悖“的论调却甚嚣尘上。似乎雷锋真的就要走出人们的心灵圣地,雷锋精神也真的要被”利益驱动“的法则取代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我们应当反思和承认,长期以来,由于”学雷锋“运动中的一些形式和表面文章,使得雷锋精神渐渐脱离于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实际,雷锋精神的生命力下降了;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观的重构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得人们对雷锋精神有了多种理解,雷锋精神与”市场交换“原则在表面上的冲突,便是种种错误认识的根。这一点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乔安山与梁家人在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上的根
第 1 页 共 2 页
本区别,(本篇文于←大←秘←书←网-百度直接输入“ 大 秘 书”第一个网站便是 )乔安山与儿子乔兵在思想认识、处事原则上的差异与代沟,正是上述冲突的体现。而乔安山在与梁家人冲突中的胜利,以及乔兵终于被事实说服,正式宣告了雷锋精神在这场反击战中的胜利。这部影片之所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能够触动观众的心弦,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一敏感问题,贬恶扬善,激浊扬清,为雷锋精神正了名。乔安山的爱人一语道破:”我是要为社会讨个公道,为雷锋精神讨个公道啊!“
紧紧抓住人们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道德失衡现象的不满和忧虑心理,把握住全社会大张旗鼓进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契机,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人民对自私、冷漠、麻木的痛恨和对真诚、善良、爱心的期盼之情,正是这部影片成功的原因。
第 2 页 共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ea4e76f1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