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前后心电图ST-T的变化》,欢迎阅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前后心电图ST-T的变化
选取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发生时有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分为1型糖尿病(IDDM)和2型糖尿病(NIDDM)两型,分别记录其治疗前后心电图ST-T改变的恢复情况。DKA导致的心电图ST-T改变是可恢复的。其IDDM发生DKA时导致的心电图ST-T改变大多是可完全恢复正常的,而NIDDM发生DKA时导致的心电图ST-T改变
多为部分恢复。
标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心电图ST-T改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缺乏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时多伴有心电图ST-T改变。为探究DKA治疗前后心电图ST-T改变的恢复情况,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08年4月间收治的DKA有心电图ST-T改变的资料完整的40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分1型糖尿病(IDDM)和2型糖尿病(NIDDM)两型分析。IDDM 14例,年龄4~40岁,男性6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为1:1.3。NIDDM 26例,年龄30~70岁,男性10例,女性16例,男女之比为1:1.6。入院时病史:冠心病8例(均为NIDDM)、高血压病10例(均为NIDDM)、糖尿病肾病3例(其中IDDM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例(其中IDDM6例,NIDDM7例)。
1.2方法
选择每例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有ST-T改变的心电图分析,于病情稳定后复查心电图,记录每例入院时的血糖、血K+、CO2CP及脱水程度.在入院至病情稳定的治疗过程中,全部未使用过扩冠、营养心肌、洋地黄类药物。
1.3统计学方法
X2检验。
2结果
见表1。
心电图ST-T改变完全恢复中包括1例NIDDM 患者ST段抬高0.1mv而后回至等电位线。
由上表可知:①心电图ST-T改变完全未恢复者为0例,说明DKA导致的心电图ST-T改变是可恢复的。②对于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X2=8.3, P<0.005, 说明两型糖尿病DKA治疗前后心电图恢复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IDDM发生DKA时导致心电图ST-T改变的恢复较NIDDM更为显著。
3讨论
由于糖尿病相对或绝对胰岛素不足,引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使之日趋加重。这种病变累及心肌内的冠状动脉小分支,引起糖尿病心肌病[1-3];糖尿病人又易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由于这种代谢紊乱和心肌微血管病变,就已潜在着心肌的循环障碍和供血不足,当DKA时,由于血糖增高和脱水,使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进一步增加,使心肌的供血障碍进一步加重,而心电图就表现为缺血性改变。随着DAK的纠正,心电图的缺血性改变又可恢复,即此出现DAK 时一过性心电图改变。NIDDM患者发生DKA时,心电图ST-T改变多为部分恢复(69.2%),其原因考虑与病人原有冠心病史有关。NIDDM患者大多年龄较大,且存有肥胖、高血压、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异常等动脉粥样硬化易患因素。据统计,NIDDM中合并冠心病者占24.0%,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占23.1%,心梗占0.9%[4] 。本组NIDDM患者26例,有冠心病史8例(30.8%)。在DKA发生时,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导致心电图ST-T在原本有缺血改变的基础上而进一步加重,由于DKA纠正后NIDDM仍存在有心肌缺血的因素,所以NIDDM患者发生DKA经治疗后心电图ST-T改变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而多为部分恢复。
IDDM患者大多年龄较小,其本身不存在心肌缺血的因素,故心电图在DKA发生时导致一过性的缺血缺氧而表现出的 ST-T改变,在DKA纠正后大多是可完全恢复正常的(78.6%)。
值得一提的是,NIDDM患者中有1例曾有冠心病史,入院时出现下壁导联ST段抬高0.1MV,心肌酶略升高,酷似心梗,但患者无胸痛.胸闷等症状,经降糖、补液、纠酸治疗24小时后心肌酶恢复正常,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回至等电位线,考虑其产生原因可能是在冠心病的基础上,因DKA的严重缺水,急性代谢紊乱使一定区域的心肌电生理异常而出现ST段抬高。故在临床治疗中,我们要避免将这种暂时性的ST段抬高误解为心梗而导致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包美珍,石娜媛 李雯丽,等.小儿糖尿病87例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88,1:18.
[2]池芝盛.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84.
[3] 杨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0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9):100.
[4]高伟,刑小燕,王大平,等.山东烟台、青岛、东营地区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率调查及因素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3):18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e87dae09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