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社会一瞥

2022-04-27 00:25: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社会一瞥》,欢迎阅读!
鸦片战争,中西方,一瞥,社会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社会一瞥》感想



鸦片战争深刻的改变了中国,将当时封建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的落后封闭的中国开始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对比战争前的中西方社会,可以发现一些历史发展的规律,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深思。下面从两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一、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有着偶然的或人为的原因,但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它的发生又是必然的。

1、从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来说,满清政府已经到了统治的末期。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鸦片战争, 满清王朝统治已经历经220多年。即便以 1644年清军入关起算,也已近200年。中国封建社会始于秦朝,终于清朝,自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12年,共计2133年。这两千多年中,中国地域内能形成“主干”地位的朝代共10个,扣除 国等时期没有朝代的时间366年,平均一下,每个朝代时间是(2133-366/10=176年。以此来看,满清政权的统治接近尾声,鸦片战争是导致满清政权走向灭亡的外因之一。和历史上其他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相比,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和清朝其他农民起义如太平天国运动相比,前者是中华民族和欧洲外来民族的矛盾,后者是满汉民族矛盾。

2、从世界发展潮流来说,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即将走到尽头。本来中国社会在明朝末期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在东林党等知识分子中得到启蒙。这个时间点与西欧资产阶级发展基本同步,但这个进程被满清入关打断了。满清延续的封建社会制度打断了历史进程,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封建帝制的顽固性,另一方面说明多延续了200多年的封建制度到鸦片战争前已经彻底落伍,其暴露的历史局限性到了必须结束的时候。

3、从资本主义的性质来看,发动鸦片战争是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决定的。19世纪中叶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内市场无法满足需求,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 “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 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开拓广阔的殖民地,对亚、非、拉、大洋等各洲人民进行剥削、掠夺和奴役、压迫。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大市场”,就成了英法等国眼馋的大肥肉。18世纪末,清政府日渐衰朽,英法殖民者终于等来了机会。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为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减轻税率等侵略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这就是鸦片战争的前奏。

4、从文明的冲突来看,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都是这场战争的伏笔。西方资产阶级的扩张主义、自由贸易与满清封建政府顽固排外、闭关锁国形成了巨大的冲突。中国人视英国人为“大门口的陌生人”,英国人视中国人为“自以为是的野蛮人”。英法殖民者一面依靠坚船利炮行满世界掠夺之能事,一面派出大量的传教士打着平等、博爱的旗号宣扬西方的价值观,是极其虚伪险恶的。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试图通过“海禁”、“闭关”来防止汉人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使中国处于与世界隔绝的状态。这样的矛盾为冲突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5、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战争爆发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社会层面,从18世纪下半叶,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其朝廷狂妄自大、官僚体制效率低下、官员腐败欺上瞒下、军备废弛、满汉民族同床异梦、外交自说自话。经济层面,财政枯竭,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人民生活每况愈下。科技上,清朝闭关锁国造就的现代科学技术极其落后。此时,社会矛盾集中爆发,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和1813年爆发的天理会起义,波及10多个省份,已严重动摇了满清政权的统治。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满清统治已如风中残烛、待宰羔羊。而在大洋彼岸的英国,为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寻求倾销市场,化解产能过剩,急于发动一场侵略战争。这样,在国内外势力的驱动下,鸦片战争发生了。



1840年,英殖民帝国以鸦片为借口,打着捍卫自由贸易和通商的旗号,从广州到宁波,从天津到北京,沿着漫长的海岸线对中国大开杀戒,而冷兵器时代的清军面对工业时代的坚船利炮,瞬间便分崩离析、灰飞烟灭。

鸦片战争清朝的战败,促使了更多中国人从自我陶醉的“天威浩荡”中醒悟过来,于是有了严复的“放眼看世界”;他们希望借助西方的力量来改变落后的中国,于是有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又学习刚刚十月革命获胜的苏俄,先有孙中山,后有毛泽东,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的近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从中我们重新认识到以下几点:


1、落后就会挨打。面对鸦片战争的失败,我们一面要痛恨英法殖民列强的强盗行径,另一方面我们更要认识到归根到底是我们自己发展落后了。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战争之前,中西方社会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一个是殖民地遍布世界、工业科技领跑全球的超级大国,一个是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经济发展停滞停留在农耕文明的古老中国,战争还没开始,结局早已注定。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规范“丛林法则”早已将残酷的真相摆在我们目前,期望通过中国 “以和为贵”、“谦卑礼让”等传统的价值观来打破世界铁壁已不现实。要想不被欺辱,自己强大起来才是唯一武器。

当前,中美关系低迷,美国以“军事安全”为由,发动了一系列对中国的制约,包括对华为、中兴等高科技企业的制裁,其中最让人气愤的是华为副总裁孟晚舟被加拿大非法拘禁,最让人无奈的是对芯片等高科技产品的“卡脖子”,最接近我们的是对赴美留学交流的限制。凡此种种皆因为我们相对较弱、在科技领域还落后于美国,在外交领域不及美国影响大。即便有领先世界的5G技术,想要推广也因美国阻拦步履维艰。

值此,吾辈任重道远。只有潜心基础科研,真正提高在芯片制造等高科技领域的水平,提高我们国家的实力,才能不让历史重演。



2、开放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需要。鸦片战争的矛盾焦点是封建主义的闭关锁国和资本主义的扩张主义之间的矛盾。清政府的闭关政策暴露出其封建性和落后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中国与西方的距离越拉越大。中国国门此后历经多次开启和关闭,有主动也有被动,到1978年正式提出改革开放,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现实的需要。今天我们倡导“全球化”,提出“一带一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是顺应当时中美建交、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潮流,从多年的历史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是历史的选择。另一方面反映了我们40多年的发展从开放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是现实需要。只有不断的扩大开放,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我们才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一方面为自主高新技术如高铁寻找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学习、消化、创新西方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3、改革是当前解决社会矛盾,不断优化治理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革命与改革是两种不同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路,鸦片战争之所以爆发以至失败,就在于满清政府固步自封,面对世界急剧变化,却无动于衷,以至于腐朽不堪。这事需要一场革命来结束这一切,而不是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新中国成立并不表示一切矛盾就迎刃而解、可以高枕无忧了,同样需要不断变革。所以改革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推动我国当前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如推动国内供给侧改革解决国内过剩产能问题。不仅经济需要改革,政治也是如此。比如我国关于所有制问题的一系列变革就是在经济的推动下,为适应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改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cdd2a2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