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李白、王维三人名号对比》,欢迎阅读!
杜甫被称做“诗圣”观点,则早在唐宋间就有了。秦观在《韩愈论》中把杜甫和孔子相比:“... 杜子美之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集大成”是古代儒家评价孔子对我国过带文化所作的总结整理之功的赞语。秦观已把杜甫比为诗坛上的集大成者了。
杜甫是一个非常重视修身养性的人。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官僚世家,家庭给予了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要报效国家、有所作为等思想。所以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以及以后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追求仕途事业和为官行道相联系。他一生得到的追求就是成为一个“儒”。人们他称为“诗圣”认为他是个“集大成者”,这是孟子对孔子的称呼。
但杜甫一生都没有奢求自己能成为什么“圣”,他一生为之自豪的是自己的儒生身份。杜甫的诗歌中常自称“儒”、“老儒”我们不能否认他的一生中曾经有过对儒家思想的动摇,因为他在《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中曾说“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同山中一位儒生朋友一起嗟叹自己的怀抱没有机会实现。但是,杜甫最可贵的就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没有改变自己思想的核心。直到临终前在洞庭湖上漂荡时,他仍然可以自豪地称自己是“天地一腐儒”。综合他的一生来看,他真正符合孔子“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要求。
杜甫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由于安史之乱,社会显得一片狼藉,所以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社会归于安定。杜甫身上有着儒家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杜甫不会像李白那样看到政坛的黑暗便云游天下不再过问政事。他在各地漂泊的过程中无时不盼望着能得到为君王效力的机会。他是这样一个踌躇满志的人,却是一生不得意,最终落得“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的下场。但是,他的“入世”,更多的是表现在他以平民的身份,以自己的道德为榜样去影响其他人。在这一点看来,杜甫更像被孔子盛赞的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儒家向来宣扬“内生外王”的思想,认为好的政治家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普通人过平凡的一生,只要能实现道德人格的完善,就称得上“圣人”。孟子也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发展到王阳明时代此话已经演变成了“满街都是圣人”,因为人性本善,人人都可以达到道德高尚的程度。但可惜的是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失去了本色。这样看来,杜甫这样的人在世界上能够存在实在是难能可贵,因此,他能被称为“诗圣”。这个“圣”字更注重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水准。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c6d75f0066f5335a8121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