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龙的习俗三稿

2022-05-30 08:43: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板凳龙的习俗三稿》,欢迎阅读!
板凳,习俗,龙的
金华板凳龙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崇龙、尊龙、爱龙习俗,造就了源远流长、形式多样的龙文化中华大地与龙有关的节日风俗都各具特色,金华地区板凳龙就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金华板凳龙表演比任何一种龙舞更威武雄壮、气势磅礴,也更让人精神振奋。舞龙手们都是当地百里挑一的壮汉,他们穿草鞋,打绑腿,扎腰带,个个都是生龙活虎。舞龙时,前有大红灯笼开道,后有五彩旗幡拥随,鼓乐喧天,长号动地。辛弃疾的《青玉案》形象地描写舞龙的情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板凳龙起舞时翻滚多姿,活龙活现。流光溢彩的巨龙,时而如游龙嬉水,排成一字长蛇阵;时而似蛟龙出海,山呼海啸般飞旋于村头巷尾,格外雄壮、威猛、闹热!

板凳龙的来源与传说

浙江地区的龙舞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它因地区文化土壤的不同而构成多种不同的表演风格,据普查有近20种之多,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桥灯”(金华、兰溪称“板凳龙”,有的地方称“板龙灯”“龙灯”“迎灯”等)。板凳龙前为龙头,后接桥灯,都以竹篾为骨,棉纸为皮,扎在灯板上,灯板与灯板相连,接成长长的一列灯板,形如长桥,所以叫桥灯。相传旧时灯板都用长凳代替,一物两用,所以民间又称之为“板凳龙”。金华一带每逢春节、元宵有舞板凳龙的习俗(当地人叫迎灯),人们通过迎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两旺、五谷丰登,这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关于板凳龙的起源,有一个这样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故称之为“板凳龙”,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这一习俗也由此产生。

板凳龙的精雕细琢

金华地区的板凳龙制作精细,气势雄伟,别具一格。龙头、龙身、龙尾的骨架均采用木板或竹篾做成,再糊上白纸和彩纸,饰以龙须、龙眼、龙眉、龙角、龙珠,画上龙鳞、龙鳍和彩云等花纹图案,显得丰富多彩。

先说龙头,板凳龙的龙头特大,高有8尺以至丈余,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篾扎于板架上,成角龙形状。外面糊上纸,并描绘彩色龙鳞、云彩,腮挑龙须,龙的四支擎有各种彩灯,背上插着数面彩旗,上悬“天灯”,下挂“地灯”,制作极为精工。灯内点燃蜡烛,把龙头照得光彩夺目。有的龙角贴上各种彩色的纸蚕花,象征养蚕吉利。有的龙口衔着红珠,这是镇海之宝,寓意真龙下界。也有的龙口装上喷火器,游到高潮时,喷出火焰,火光闪烁,煞是好看。

再说龙身,龙身各节多为两层,每层设置四季花篮二至三只,亦有三四层的,顶上一层尤为别致,有的画上一对麒麟,有的画凤凰双飞图案。龙身每段用6寸宽、8尺长的木板作底座,也叫灯桥板。过去以板凳代替,每条板凳一节,板凳龙前后两端凿有圆孔,另用1尺多长的木棒连接,既可直线行走,又可左右盘旋,这叫接灯。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每段龙身点燃两支蜡烛,远看是鳞,近观是画,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最后说说龙尾,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

板凳龙的精彩表演

在金华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五,常常火炮轰鸣,锣鼓喧天,到处可见舞动的龙灯,家家祭龙,村村迎龙,形成了男女老幼自发参与的民间盛典。


古村落迎龙灯有着古老的礼仪。龙头做成后,在祠堂里供奉23天后开始舞龙(迎灯)迎龙灯者必须火浴净身。到迎龙灯的那天下午,有人沿着预定好的路线开始鸣锣,通知几点开始迎灯。起龙火炮一响,龙头“出门”至空旷的场地。到时,各家各户将准备好的灯桥板,以最快的速度抢着和灯头连接,谁家灯桥板离灯头近谁家运气最好,一会儿一条有数百人组成的板凳龙形成了。

舞龙队伍出发时,数声炮响,灯火通明,鼓乐喧天。游龙时,队伍最前面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捧香炉,内有燃着的香火,后面跟着“火炮担”、“蜡烛担”,再后面有人扛“双头锣”、“虎头牌”,最后才是板凳龙。舞龙时,龙头由612人高高擎起,龙身一人一段举起,龙尾3人摆弄。高擎着鱼、虾、蟹等散灯的孩童无禁无拘,可奔走在手捧香炉者的前面,也可伴随在板凳龙的前后左右,俗称“巨龙出游,虾兵蟹将开路、护驾”。当板凳龙游到家门口时,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烟花、爆竹,以祝福来年平安幸福。舞龙队伍每到一处都是人山人海,欢呼鼎沸。

舞龙队伍每到一个大村都要“盘龙”“盘龙”选择能容纳整条龙盘旋的场地(多为晒谷),无场地的选面积较大的田块。田里有庄稼的更好,俗话说“龙踩脚,一年三年麦”,意为被龙踩过的田块当年会获得大丰收。舞龙队也可以不走田间小路,径直在麦田里行走,会作翻滚、腾挪、抢珠、赛跑等表演。舞龙队伍游田野,称“踏青”、“察麦”。盘龙时,鞭炮鼓乐齐鸣,龙头领先,龙身龙尾相随,呈圆形盘旋。盘旋的圈数一般为顺时针3圈、逆时针3圈。盘旋的速度随着鼓乐由缓到急。近看似火龙翻腾,远望如满天流星。

最精彩的要数“赛灯”,几个舞龙队伍相遇,要进行赛阵,这时,各列板凳龙左摇右摆,前呼后拥,大家献出各自最拿手的本领,如“铁索箍”、“肚里滚”、“青蛇溜”、“麦饼挑”、“荷花旋”、“剪刀股”、“双开门”、“绕房柱”等,时圈时奔,时滚时绕,极为精彩、惊险。各舞龙队的乐班,把唢呐吹得响响的,锣鼓喧天,几百条壮汉同时扯起嗓门大喊,几千只炮仗冲天轰鸣,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板凳龙习俗多多

多少年来,一直视龙为“神灵”的山里人,给板凳龙蒙上了种种神秘的色彩。每年舞龙活动中的“开龙”和“安龙”,必择黄道吉日,摆设香案,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舞龙时间一般在元宵节前后,龙头经精心扎糊和彩绘完毕,用两方小红纸遮住龙目,等到迎灯之日行“出位”仪式,将龙头抬至厅堂,案上供奉五谷、糖果、糕点,由道士“请龙神”后,才撕去小红纸,俗称“开眼”。然后,村中各家各户都要向龙头供奉香烛,比一比,看谁家的蜡烛大,灯火旺,俗称“赛红”。在一个祠堂里,往往会有几十对甚至几百对蜡烛放在一起赛红,有些大蜡烛高2米多,重几百斤,甚至上千斤。到了晚上,所有的蜡烛点上后,整个祠堂里灯火辉煌,俗称“满堂红”,象征大吉大利。

过去,迎板凳龙有许多讲究,禁忌很多。如制作龙头用的毛竹,尚“偷”取:事先选定竹园,做好标记,入夜潜身而往,偷偷锯下,然后把包有相应价钱的红纸包放在竹茬上,偷的人背竹上路大放炮仗,竹园主人听到后,便笑吟吟地去拣“礼市”

浙江东阳、金华等地的龙灯会,有 “挂红”“抢红”“产龙蛋”“放圆宝”等习俗。村长或族长给龙头上披挂红绸被面,俗称“挂红”“抢红”在开龙活动时,把龙身上的红绸被面抛出,各家各户争相抢夺,谁家将此被面抢到手,谁家就子孙兴旺;“产龙蛋”是在舞龙队伍进屋后,将两个红鸡蛋送给主人,让主人放到被窝里;“放圆宝”是将逗耍龙灯的“圆宝”在家中存放一年,来年灯会前奉还。在义乌,舞龙队行进过程中,时时有求子的人在一旁上供叩头。求子的人要在龙王前添上一盏灯,取“添丁加口”的意思。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源于古代农耕文化的舞龙已成为一项集娱乐喜庆、竞技、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习俗性活动,也是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金华的舞龙文化以其前所未有的形象,表现了金华人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营造了一种祥和、安宁、喜庆、幸福的氛围。



通讯地址:江西省东华理工学院中文系 邮政编码:344000

王省民(1963——)副教授,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朱益明(1969——)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从事中国民俗的调查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c030c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