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余华《活着》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余华《活着》读书笔记
当我看到《活着》主人公“福贵”的名字时,我立刻就想起了高中时代阅读题里节选结尾处的那个老汉和那头老牛,这种亲切感诱使我快速翻阅了这部小说。 可以说,它与我想象中的样子完全的不同,而这种正文与结尾的强烈反差正是令我惊奇的地方。在我曾经阅读的结尾那个片段,有一个善良和蔼的老汉,有一头通人性的老牛,有袅袅的炊烟,有宁静的田野,有广阔的土地......这安静祥和的乡村景色被平缓而极舒适的语调描述的时候,我曾以为这就是全书的基调。可是全然相反的,福贵就像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在波涛汹涌的海面,摔倒又站起,沉溺又挣扎,在命运无情的捉弄下尝遍了一切能被品尝的痛苦。可是老汉对这段风起云涌的经历却讲述得异常的冷静,冷静得令人难以置信。用老人自己的歌说叫做“老年做和尚”,可是这一切真的只是因为他看开了吗?我以为未必,福贵在那个时候已然失去了自己生命外的一切,而这一切我都认为福贵看得比自己生命更重要。因此,平静的语调未必来自劫难后的参禅入定,也可能来自习以为常的麻木,然后像老牛一样的活着,从为了有庆、家珍、凤霞、苦根到一无所有时仅为自己而活着,仅为了活着而活着。
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我更多的感受到了无力与悲哀,而非或许是作者本意的忍受的力量和责任。因为我们不仅不能较高程度地掌控命运,有时我们也不能选择自己的生死,老全说过他“死也要活着”,可是他还是死了,还是被剥夺了去忍受的权利。在这命运的不可抗力面前,那些评论中所谓的什么告慰与激励,什么生活意志的胜利,我完全感受不到,反而我看到一个人在命运的捉弄下败得体无完肤,败得一无所有,败得像动物一样本能地活着。这并非我贬斥本能生存的意志,人当然应该卑微而坚韧的活着,也甚至当然应该好死不如赖活着。可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少有人被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却同时又有不少人自己放弃了为活着以外的目的而活着,这样做任务一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可言?我不相信什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我相信我们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到我们的命运走向,如果宿命并不存在,那就还要继续挣扎,像福贵那样去抓一根又一根救命的草绳,直到落到走投无路才能放弃一切,如同福贵的结局。
所以福贵的一生其实又非常的充实,虽然败得一无所有,但是在他活着的时候,他挣扎着活着了,至少没有留下什么多余的后悔。妻子很贤惠,子女很孝顺,女婿很能干,外孙很乖巧.......这一丝一丝希望的光芒在巨大的苦难面也变成璀璨的焰火,在淋漓绽放后凋谢,活着的人独自品味仅剩的枯冷。可是此时结局已经不再是一切,所有生命都走向终结,只有相信生活和尽力生活过了才有活着的意义。哪怕没有命运的折磨,有些人已经自己投降;而在百折不挠中活着的人,才拥有寻取安慰的砝码。 除了福贵,《活着》中的所有重要人物都落下了悲惨的结局,并且这些悲剧都是在幸福一点点的积累中突然崩溃的:在有庆一点点懂事的时候、在凤霞诞下骨肉的时候、在家珍欣慰幸福的时候、在苦根吃苦耐劳的时候......他们都死了,没有遗言没有独白,曾经立体形象的人物霎时间就不复存在,这种对比给读者带来的冲击模拟了事件中变故带给福贵的伤害。这或许印证那句话,令人绝望的不是看不到希望而是看到希望破灭。
从社会意义上说,很多人非常关注什么文革的片段,但我觉得这并非重点,西方评论喜欢揪住意识形态说三道四,可是这些是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更关心的事情。福贵作为一个失去家产的地主和穷困潦倒的农民,文革不关乎他什么事,人民公社反而还帮过他的忙,因此这方面描述的意味大于谴责。福贵经历了中国近代几乎所有的社会大事件和大变迁,福贵作为一个小缩影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社会生活状况:抓壮丁、上战场、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小人物在历史浪潮中沉浮,在风口浪尖寻觅方向。因此《活着》像
一本社会史诗一样表现近代以来被急剧打破的封建农村的日常,探索社会变迁的踪迹,梳理时代和命运的关系,没有偏激或者过于主观,足以令人信服。 读毕全书能感觉自己读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读了一个世界的喜怒哀乐,仿佛福贵用他的生命呐喊,使我们鞭策自己,全心全意地去努力活着,留下的遗憾可以是错得离谱,但不能是望而却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adb569b52acfc789ebc9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