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律平仄划分

2024-03-03 08:30: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五律平仄划分》,欢迎阅读!
五律,平仄,杜甫,划分
一百五日夜对月

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格律: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拗救情况:1. 出句自救──在无家对寒食仄仄平平平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而用了,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

2. 孤平拗救,在“想像嚬青蛾”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对句即“秋期犹渡河”就变成平平平仄平。此为对句救出句式的孤平拗救



诗的首联写到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无家此处说的是没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人写这首诗的时间是至德二年,此时诗人仍然被困在沦陷的长安,而妻儿却都在鄜州,不知生死,所以此处说无家实际上是指没有家人在身边,也不知家人生死的意思。寒食指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 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杜甫诗中寒食二字与题目中的一百五日相互照应。第二句有泪如金波有泪同上文的无家相对,表现出亲人离散的悲哀。金波指的是月光撒入水中犹如金波。在这一句中,杜甫实际上是借金波来说自己的泪水。月光入水而金光闪烁,自己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此联的意思是说寒食节的夜晚,没有家人伴在身边,怀念起亲人,热泪如金波一样流出来。这也是诗人对安史之乱造成人民流离失所的无声控诉。

颔联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斫却是砍去的意思,月中桂指的是传说中月宫所植的桂树,此处暗用了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是诗人的想象:砍去了月中的桂树,月亮的光辉会更加清澈皎洁吧?这样我就可以借明月的光辉给家人传递思念了。此联写的是自己思念妻子却不能与之相聚时所产生的奇特想象,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儿团聚的期望。

颈联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娥 仳离,别离。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云:《诗》:有女仳离,啜其泣矣。仳离,别离也。” “想像意思是想念故人的样子。 蹙眉,使动用法,使蹙眉的意思。 青娥仇兆鳌认为此处应为青蛾但联系前面所提到的月波


中桂,后面的 牛女”“渡河等词句可知作者处处在围绕展开联想,叙写心怀,该句中的青娥也应是指与月有密切关系的嫦娥,暗指妻子,而不是青蛾再者,从句意来说,像颦青娥 的意思是想念故人使得青娥蹙眉了,若做青蛾则无法与诗意相符。这一联是月亮偏在离别时散播光泽,想必思念故人会使得妻子为之蹙眉吧。这句运用透过一层的写法,借自己想象妻子思念自己而忧伤不已的样子来表达夫妇分隔两地的愁苦之情。

尾联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世说新语》云:牛、女二星,隔河而居,每七夕则渡河而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牛郎织女每年秋天七夕之日尚能团聚,可自己与妻子团聚之时却不知在何日。此联借用牛郎织女七夕相聚的神话故事来反衬自己与妻子不能相聚的悲苦。

在这首诗中,杜甫借用神话故事和想象将自己在寒食之夜对月思人的悲伤情怀书写的淋漓尽致。诗的结尾感叹牛郎织女尚能相聚,从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带来亲人天各一方的苦难。

此外,这首五律的标题、手法同样为人所称道。首先,标题为《一百五日夜对月》便独具匠心。唐人诗中往往称寒食而不称一百五日此处杜甫题为一百五日意在突出自己离开家人已经很长时间了。其次,偷春格的手法。律诗中一般是颔联成对而首联随意,首联成对而颔联不对者就被称做偷春格,杜甫的这首诗首联是对句,颔联本应是对句却并非对句。这样的谋篇打破常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第三,想象手法。在这首诗中,作者用吴刚伐桂表明自己的思念,用青娥长恨想象妻子的愁颜,用牛郎织女相会反衬自己的悲苦等。这些神话的运用既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又使得诗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的这首《一百五日夜对月》正是通过神话故事,运用浪漫想象和多种艺术手法将自己在寒食节之夜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出来的。它同《月夜》一样,是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实博大和艺术手法圆融贯通的好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a3a78628ea81c758f5787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