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郭沫若《女神之再生》的艺术特色分析》,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郭沫若《女神之再生》的艺术特色分析
作者:刘语嫣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22期
摘要: 《女神之再生》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他利用对我国传统文化故事的改编,表达出了作者渴望摧毁旧世界,创建光明美丽新中国的情感。本文从三个层面来分析郭沫若《女神之再生》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郭沫若 《女神之再生》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113-01
《女神之再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的代表作。它借助共工与颛顼争帝的神话故事喻指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表达了摧毁旧世界,创建光明美丽新中国的渴望,并对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的劳苦大众表达出了深切的同情,是一部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借助神话传说表达浪漫主义气息
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通过对共工、颛顼以及野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军阀混战和专制独裁的强烈愤恨,对战争造成的灾难的深切厌恶和控诉,并表现出对当时广大民众悲惨生活的怜悯与同情。在《女神之再生》中,作者对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有所改动,塑造了众多以拯救世界为己任的女神形象,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在《女神之再生》中,作者对于低劣的国人也作了强烈的批判,农叟、牧童与野人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农叟和牧童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的形象,而野人则代表着见风使舵、投机战争、大发国难财的人。作者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看到了女娲补天后歌声萦绕,花好月圆的美好场景,也让我们看到了共工怒触不周山所造成的惨绝人寰的恶果。作者对女神们神奇而美丽的居住环境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构思大胆,让读者感受到了女神们积极乐观的态度。在作品宏大战争场景的描述、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精神世界的反映中,都可以看出作者带有夸张和诗意的笔触,赋予整部诗剧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二、富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女神之再生》是典型的借神话故事讽喻当时中国乱象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作者把正统的封建专制统治者与颛顼联系在一起,描述了他的贪婪、自大和狂妄,并把那些有野心的谋权者比作共工,他们自私自利、专横凶残,一心渴望成为最高统治者而不顾他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死活。他把野人等同于小的地方军阀,这种人虽然有一定的野心,但是却没有绝对的实力,因此他们就成为独裁者和专政者的帮凶。女神的美好形象和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力量的愿望代表了郭沫若内心的真实渴望。整篇诗剧通过外貌、语言、场景的描述,还原了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真实的社会局面,展示了人性的善恶和作者对未来美好的期许,虽然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但是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三、作品中浓郁的诗情画意
《女神之再生》的情节非常完整,富有诗意,从诗歌的序曲开始到最后女神胜利的合唱,无论从作品本身的语言特色,还是从丰富情感的表达和美丽意境的刻画上,《女神之再生》都极为成功,作品中富有和谐的韵律和浓郁的诗意。
从女神出场时的场景来看,作者通过富有情感的唱词、整齐的句式表达以及有节奏的节拍配合,把女神居住的似梦似幻的美妙仙境描述出来,烘托了女神典雅高贵的气质,让人们感受到和谐生活的美好。当剧情发展到共工不惜一切代价怒触不周山时,惨烈的场景和句式的变换融合在一起,让人们感受到和平社会的可贵,激发出人们对新生世界的向往。当神女们怀着虔诚的意愿来创造新的温暖的太阳时,当叮咚叮咚的美好乐曲响起时,人们仿佛看到了太阳光芒四射、击退一切黑暗的力量。最后,祝福的合唱赋予了整部作品诗意的畅想。在这部作品中,郭沫若倾注了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用大胆的想象和富有强烈感情的笔触,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进行表现,虽然故事情节稍显单薄,但是情感的表达非常的充沛,有着浓厚的诗意色彩。 郭沫若对神话的描写与他的思想境界是保持一致的,他在诗歌创作中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象,将自然万象、宇宙万物作为自己的书写对象。《女生之再生》中蓬勃的气势展现出了恢弘的神话世界,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高度集成了原始的神话精神,在神话意象的运用上,值得后世借鉴。 四、结语
总而言之,《女神之再生》借古讽今,通过北方的颛顼与南方的共工对帝位的争夺以及女神创造太阳的神话传说,讽刺了军阀混战、不顾民生的强权政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女神之再生》通过对女娲补天故事的大胆改编,借助神奇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塑造了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和充满音乐节律的语言来表达对摧毁旧制度,创建新秩序的强烈渴望,对承受战争痛苦民众的深切怜悯和同情。神话色彩浓郁,浪漫主义色彩浓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不仅是郭沫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作,也在现代诗歌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牟伯永.《女神之再生》与《补天》之比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陈永志.《女神之再生》等三篇作品写作日期之探讨[J].郭沫若学刊,2007(2). [3]黄淳浩.《女神之再生》和《致李石岑信》究竟写于何年?[J].郭沫若学刊,1991(1). 责任编辑: 孙 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6c82e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