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虞世南《蝉》——借蝉言志》,欢迎阅读!
虞世南《蝉》——借蝉言志
文/赵方涛
虞世南是初唐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与被后人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齐名。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中,五言古诗《蝉》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并入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著名的小诗。其诗曰: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诗人借蝉来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中国古人在科学知识方面有所欠缺,于是就不免闹笑话。拿蝉来说吧,它们长而尖的嘴是要插到树的身体里面吸吮汁液的,与露水没有任何关系,而古人却认为蝉是靠吸吮晶莹的露水为生。所以,诗人才说“垂緌饮清露”。“緌”是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在诗中代指蝉长而尖的嘴。因此,蝉在古人眼里便成了最高洁的动物。无独有偶,古希腊人也这样认为。《伊索寓言》中有一篇《驴和蝉》的寓言,说有一头驴子羡慕蝉有一副好嗓子,就问它吃了什么,才发出这样美妙的声音。蝉回答说:“露水。”从此,这头驴子便只喝露水,不再吃草料,结果最后把自己给活
1
活饿死了。
“流响出疏桐”这句诗特别精妙。“桐”前著一“疏”字,桐叶硕大稀疏的特点就如在眼前了;“响”前著一“流”字,蝉鸣持续不断的特点就如在耳旁了。从“疏”与“流”这两个字,就可以看出古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独具匠心。
清代诗评家李瑛在《诗法易简录》里说:“咏物诗固须确切此物,尤贵遗貌得神,然必有命意寄托之处,方得诗人风旨。”虞世南这首《蝉》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诗的后两句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面写蝉的鸣声辽远,是因为它自身所处的位置高,而不是凭借了秋风的力量。实际则是说诗人声名远播,不是靠身居高位(虞世南还是一位高官,位列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而是因为自己有像蝉一样高洁的品行。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讲到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时说:“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微草堂笔记》之所以流传那么广,靠得不是纪晓岚身居高位(纪晓岚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
2
而是这本书本身的魅力。这也是一种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与纪晓岚相映成趣的正是他的顶头上司乾隆皇帝。乾隆皇帝酷爱写诗,据说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他一个人写的诗,几乎抵得上唐代所有诗人流传下来的诗歌总和。因为他是万万人之上的皇帝,所以很多人拍他的马屁。他自己也兴兴头头地出版《御制诗集》。可是,据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推测,当时纪晓岚之所以喜欢用“狗屁不通”四个字来批评别人的文章,很可能是影射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时至今日,对于乾隆皇帝的四万多首诗,我们绝大数人一首也不知道。所以,像乾隆那样,即使身为皇帝,诗写得不行,读者也不买账,因此便很难流传。于是,他就成了“藉秋风”的反面教材之一。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6a0367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