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始于心践于行》,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始于心践于行
作者:朱江艳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年第11期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不管是对自然地理的教学,还是对人文地理的教学,如果教师仅凭课本讲授,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和地理情感的培养与形成必须通过现场学习和实际应用才能实现,因此教师要重视地理野外实践活动。
一、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是实现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从中国到世界,从陆地到海洋,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人文,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可是学生在学完地理课程后,真的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吗?他们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吗?答案是否定的。作为奋战在一线的地理教师,我们其实很清楚,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不会运用、不会联系实际、不会分析问题、不会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教学缺少实践这一环节。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学内容,只能机械地记忆重点知识。新课改提倡建构式生态课堂,要求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虽然这样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但这个活跃能维持多长时间呢?活跃过后学生能充分理解吗?对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学生掌握得不会太牢。
例如,对于“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这部分内容,教材是以黄土高原为例进行讲解的,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但如果教师把这节课放到野外,效果就会非常好。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看到缓坡修筑的梯田、陡坡的封坡育草,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这样就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分析能力。
教学并不一定要局限在教室内,教师要定期开展野外实践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教学体系,促进地理教学改革。 二、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书本知识来源于实际并应用于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也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丰富地理教学方式,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如,对于“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对此,我以谢湖为例,给学生提供背景材料,要求学生结合谢湖的气候、地形、水源、政策、交通、劳动力等,分析谢湖樱桃种植的区位优势,了解谢湖樱桃基地的发展概况,思考谢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另外,我还上了一节开放课,让学生为谢湖的发展出谋划策。这样,学生就能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乡土情怀。
实践活动对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抽象的书本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利用地理实践活动联系理论与实际。
三、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手段
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和调查技能是地理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地理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资料表明,我国地理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地理实践、操作、分析等方面。由此可见,实践是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例如,在教学“背斜和向斜”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先观察岩层的弯曲状态,然后自己动手绘制示意图,这样就能在解决教材重难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绘图能力。
又如,“天气系统”的内容是高频考点,也是教学难点,对此我引导学生在气象站中观测、记录天气信息,总结气象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总之,野外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接触大自然。实践表明,野外实践活动对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0ba6e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