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的物体叫 。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 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 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 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 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 ,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交谈,因为 ,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 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合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早、晚)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 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
是 。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 发出的声音。
2、音调: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 。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
是: ;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 ,物体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 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 和距发声 有关。物体在振动时, 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
唱: , 。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⑵ 。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
是 .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dd6e2185a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