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故事

2022-08-09 03:06: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植树的故事》,欢迎阅读!
植树,故事
在我国古代,留下了许许多多开展植树的轶闻趣事,值得人们记取和效行。下面出国留学网整理了一些关于植树的历史故事,非常有趣,欢迎阅读。 沙俊其庆功栽杨

西周“常胜大将军”沙俊其,每次打胜仗后,他都要下令将士们在获胜的战场上广种杨树,以示胜利。后来就连抓到的俘虏也要他们种树,作为“同庆”活动。随着他的不断胜利,这种“庆功栽杨”发展到栽柳、植槐,后来,许多诸侯国受其影响,把这种植树活动作为一种庆典延续下来。

董奉治病造杏林

是三国时的名医,他规定,凡经他手治愈的病人,都必须种植杏树。轻病者愈后栽杏一;重病者愈后栽杏五棵。在他的一生中,就这样栽杏树几万棵。至今,人们仍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佳话来赞美德高望重的医生。

文成公主思乡植树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昭寺周围,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文天祥寓志植树

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在家乡植了五株柏树,其中一株是尾梢入土,蔸根朝上倒栽。说“吾异日大用,必尽忠报国,此柏当年也。”

隋炀帝为柳赐姓

【隋炀帝下扬州时曾诏谕民间在运河两岸栽柳,还赐柳树姓“杨”。所以后来人们习惯称柳树为“杨柳”。】

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白居易与花木

唐代诗人白居易爱树如宝。他被贬任忠州刺史,年年都种植花木,并赋诗咏道:“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有买花者,不限桃李梅”;他在《春葺新居》诗中又说:“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

朱元璋与柿树

据《燕京时餐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贫,经常挨饿。有一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走到一个村庄,看到一棵柿树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顿。后来,他当了皇帝,忘不了柿树的功劳,还念念不忘植树造林,于是下令有五亩至十亩地的人,要种柿、核、桃、枣;还下令安徽凤阳、滁县等地百姓每户种两株柿树,不种者要罚。从此,安徽等地广种柿树。

诸葛亮与桑树

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


相,不仅是勤奋工作的典范,还是清正廉洁的典范。从“亮躬耕陇亩”(《三国志》)的记载看,成都的八百株桑树,可能是他工作之余亲自栽种。

柳宗元美市容

柳宗元是一位亲自种树、并对种树很有经验的封建官吏。他任柳州刺史时,在自嘲诗中说“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中,对种树的描述更具体:“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手种”,说明是作者亲自种,后一句则描述了春天柑树枝繁叶茂、一派碧绿的景象。这并非是诗人的艺术夸张,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中,对柳宗元注重修整市容、种植树木花草的事迹均有记载。

柳刺史不但亲手种树,对种树还很有经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这些话,是他对种树能够成活并生长良好的深切体会。

苏轼植松树

宋代文学家苏轼,少年时就喜种松树,在《戏作种松》中说:“我昔少年日,种树满松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在他两任杭州知州时,都曾在湖边筑堤种芙蓉、杨柳等树。“杨柳满长堤,花吹路不迷”。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使西湖增添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问柳花”的美景。 左宗棠戍边植柳

【清代名将左宗棠由甘肃进军新疆时,命令军队沿途栽柳,人们呼为“左公柳”。】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及进军新疆的途中,大力倡导植树造林,特别重视在官道两旁植树。在由潼关往西经边界的长武、泾州、平凉、兰州,穿过河西走廊,西出玉门关、安西直达哈密、乌鲁木齐以西,长达三四千里的官道两旁栽种树木200多万株,浓荫蔽日,翠幄连云,绵延数千里,成为当时塞外一道壮丽的风景。为了保护树木,左宗棠曾亲拟布示:昆仑之阴,积雪皑皑。怀酒阳关,人嘶马泣。谁引春风,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侯所植。 这既是极其严厉的护林告示,也是将儒将风采跃然纸上,反映了他教化人民的一片苦心。左的慕僚杨昌浚盛赞左公率部戍边,沿途广植杨柳的佳句,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吟诵: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可惜这些树木大多毁于战争和自然灾害,但至今平凉、六盘山麓和阿克苏等地,还有一些几人合抱粗的“左公柳”。

冯玉祥写诗护树

【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被誉为“植树将军”。在驻军徐州时,他还写了一首护林诗谕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据说冯玉祥将军一生非常爱树,他带兵,无论是行军或驻扎和操练,都是严格要求部下官兵,爱护当地的树木,他时时身体力行,参加当地的植树绿化环境活动,成为广大官兵民众的典范。

有一次,他屯兵徐州,当地的居民和官绅,要建房屋,都把百年的老树砍掉,冯玉祥将军屡出禁止砍树的告示,但是屡禁不止。当地一个县长为修造自己的府第,叫县政府一个建设科长负责施工,要砍县府门前街边一株古树,当建筑工人拿起斧头正想砍树时,这时,恰巧有几个路人经过,看见要砍这参天的古树,都驻足观看,其中一位彪形大汉,穿得非常朴素,但是气宇轩昂,他上前阻止,县政府负责施工的建设科科长上前质问他: “你是什么人?你有什么资格阻止砍树? 这个彪形大汉说:“我是什么人不要紧,要紧的是这些树,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树龄的大树,如此砍掉,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啊!我提意见在此,请你拿去见你们的县长!

说完,从另一个随从的皮包里拿出笔来,写了一张字,贴在树上,那个建设科长一看,


原来这张字条是写了一首古诗,诗曰:

摇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荫覆绿台,只恐月明秋夜冷,误它千岁鹤归来!

这建设科科长将字条揭下来加县府,说今天发生的事与这张字条拿入去报告该县的县长,该县县长看了,以为是民间一个爱管闲事的老头所为,遂说:“这是爱管闲事的居民,不要理他,明天我到现场,看他还敢不敢阻拦!

翌日,那个县长亲自到施工现场,看见那株大树干上,又贴了一张字,他一看,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张字上又写了一首诗,诗曰: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先砍我的头! 他才恍然大悟,这个阻拦砍树的老汉就是当地最高军政长官冯玉祥将军,他知道闯祸了,只好亲自到冯玉祥将军的驻地向冯将军请罪,被冯将军狠狠批评一顿,并要他作出自我检讨,贴在大街上,老百姓看了,都受到教育,很好地保护的当地的古树。当然,老百姓知道,冯玉祥将军,手握兵权,以这样严厉的口吻,禁止乱砍滥伐,若是再犯,一定是严惩不贷,从此,就再没人敢乱砍滥伐街边的树木了。

孙中山与农桑

孙中山先生一生跟植树造林有不解之缘。6岁时就参加了农业劳动,所以对“树艺牧畜”耳濡目染,十分熟悉。

青年时,他坚决反对“只有斩伐而不知种树”的做法,在其游学之余,还兼涉树艺,利用假期,在家乡进行种植桑树的试验。并从檀香山携回酸豆树种籽,种于家乡故居。时人都说他“留心西学,有志农桑”。直到他创立兴中会时,还提出过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计划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daa92fc83d049649a66583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