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检测+专题整合(共87份) 苏教版80》,欢迎阅读!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一、词人名片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但朝廷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的实际才干感兴趣,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主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他内心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在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间闲居。
二、诗词故事
辛弃疾虚心求知音
辛弃疾很喜欢自己写的《永遇乐》(千古江山),在宴会上总爱唱它,而且每次唱完以后,都兴致勃勃地请其朋友们提一些意见。一天,岳飞之孙岳珂在听唱完后向辛弃疾提出了用典太多的问题。它细细地琢磨了一下,很有道理。于是,端起一杯酒对岳珂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三、文题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年)秋。是年春,稼轩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时稼轩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此词为稼轩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也渐趋成熟境地。
建康,江苏南京古称。赏心亭,据《景定建康志》:赏心亭位于建康水门城上,下临秦淮河,尽观览之胜。
一、诵读,整体感知
.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
.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稼轩写此词时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却长期沉沦下僚,才志难伸,遂借登临之际赋此词,一吐胸中块垒。感情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
二、悟读,诗情画境
不管登过多少高山,不管拍遍多少栏杆,他总以为自己登临的意图无人知晓。在那个山河破碎、故土沦陷的时代,他只求带兵作战,重整旧河山,收复失地。然而,还是与向金国进贡求和的基本国策不合,他被冷落在山水间,作几首抒抒胸臆、泄泄愤怒的豪放词,以此“揾英雄泪”。
三、品读,鉴赏评析
.诵读这首词,根据背景,具体说说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答案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无人会,登临意”句,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全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直接言志,分四层具体申说无人理会的登临之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是第一层意思,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和对不思复国的南宋朝廷的激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胸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控诉了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人才,使爱国志士无所作为,虚掷年华。“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是第四层意思,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
答案 ①.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见。②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③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复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看做是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无人会,登临意”(无人能够理解我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结合这句与下片的内
容关系,说说上片结句“住而未住,收而未尽”的效果。
答案 上片结句“登临意”扣住题目,但未明言“登临”之意,为下文抒情留出余地,由下片来落实,暗领下片内容,因此
说是“住而未住,收而未尽”。
.词的下片连用三个典故,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 词的下片作者连用三个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先用张季鹰之典。既写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又表明了自己不会像季鹰那样置国事不顾而辞官回乡。接着,再用三国时许汜、刘备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矢志恢复山河的雄才大略。以上两典连用,衔接极其自然。不学季鹰秋风思归,鄙弃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身复国壮志。最后用桓温之典直述心声。桓温北伐时见过去种的柳树已十分粗大,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词人借此写出了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至此,三次驱典入词,两番反面否定,层层曲折地把感情的宣泄推向了高峰,也把全词主旨作了具体说明,使人对其“登临意”有了深切的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探 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案 ①花态度:指一般花的鲜艳娇嫩。②雪精神:指梅傲雪耐寒的神韵。 ()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你怎样理解这一“醉”字? 答案 醉非酒醉,而是心醉于梅,不知不觉中天已向晚,足见探梅之时之久,爱梅之意之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d1a8b6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