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正确认识网上舆论 冷静应对网络舆情》,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正确认识网上舆论 冷静应对网络舆情
作者:郑玉鑫 商芳
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06期
伴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媒体形式不断涌现,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媒体属性越来越凸显。当前,以微博客、微信等自媒体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传播和舆论格局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导致网上舆论井喷,众声喧哗,网络突发事件多发、频发,越来越常态化。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舆论传播方式和舆论格局的重大变化,许多党政干部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甚至是恐惧、反感和排斥。互联网说到底只是一个现代化工具,谁对它更熟悉、更亲近,谁就更容易掌握它,能够更好地驾驭它,更好地为我所用。因此,理性认识网上舆论,冷静应对网络舆情,已成为党政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运用和驾驭互联网的能力也是考验执政能力的直接体现。
首先,网络舆情是现实问题和矛盾在网上的基本反映。从近年来网上所发生的突发事件看出,95%以上的网络事件都是现实社会中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现实矛盾和问题,纯碎发起于互联网的事件屈指可数,大多是一些网络谣言,而且这些谣言的产生也是和现实矛盾紧密相连的,例如2010年的抢盐风潮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谣言炒作事件,再如南京周久耕天价烟事件并不是一起单纯的人肉搜索事件,“九五至尊”并不是罪魁祸首,真正的原因是周久耕“将查处低于成本价卖房的开发商”一番言论激怒了网民,随之被网民发起的人肉搜索而扳倒。另外,互联网放大和聚焦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中国有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美国曾有权威统计,一个人听到一个好消息,会传播给6个人;一个人听到一个坏消息,会传播给23个人。负面消息的传播力度是正面消息的4倍。这就是现实的传播规律。目前,新浪微博每天大约发布1.5亿条信息,大部分都是负面的。即使是那2000万条原创信息,也有20%是负面的。而且,在2000万条原创信息中,时政类信息占到13%,每天有260多万条,许多也是负面的。这些负面原创信息再经过1.3亿次转发,使负面声音被大大放大。因此,有媒体称中国网民患上“坏消息综合征”,“习惯性批评”成中国网民的新习惯。在网上海量信息中,那些负面的有噱头的内容更能引起广泛转载和评论。08年以来发生的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如瓮安事件、邓玉娇事件等,事件发生之初,都是一些极其普通的个案,之所以演变成轰动境内外的重特大事件,与互联网的聚焦和放大作用是分不开的。
二是网络舆情反映的并不是全部社会舆情,而是特定群体的声音。许多同志甚至是领导干部,一看到网上出现个别负面报道就担惊受怕,完全没必要。互联网是信息的汪洋大海,每天产生几百亿的信息数据,出现零星的几句质疑和骂声,不值得大惊小怪。只要国家出台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总有部分人在网上说三道四,而且反对声音大多数是钻了政策空子的一个群体,一旦政策决策损害自身利益,必然开骂,因此,只要我们的政策路子是绝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为广大群众谋福祉的,就应当坚持,不应当被个别人的质疑声音所左右。
三是舆论走向往往被少数所谓网络“意见领袖”所操控。近两年来,在“微博打拐”、“贫困地区学童免费午餐”等事件中,一批网络意见领袖起到了非常好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极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数微博中的意见领袖,擅长利用民众的不满和怨恨,通过嬉笑怒骂的煽情话语,在微博上对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问题混淆是非、颠覆解构,煽风点火、扰乱视听,消解社会共识的形成,肆意突破社会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加剧了微博上的黑暗情绪的流动,极个别人甚至成为职业性的怨恨式批评专家。现在尽管我国有近7亿微博网民,但真正在网上制造噱头炒作负面事件、主导网上舆论走向的个体“大V”不足5万个,在去年末至今年上半年席卷全国的系列网络反腐事件、环保事件、涉法案件中,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在网上充当“反腐斗士”、“环保卫士”、“护法使者”,在微博上不断炮制新话题,在借机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同时,绑架了政府相关部门和绝大多数网民,左右和主导了网络舆论的走向。
四是互联网有效缓解、缓冲了现实矛盾和压力。当前,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网上舆论和网上舆情,很多地方还搭建了网络问政平台,架起了官民互动沟通的连心桥,利用互联网听取民意、汇集民智、解除民困,有效化解了群众怒气怨气,提升了党委政府公信力。对网上舆论和网民的牢骚质疑,一定要辩证看待,网民对政府有看法、有牢骚,事实证明,说出来总比憋着不说要好,互联网恰恰给群众提供了一个说话的地方,只要不是恶意诽谤、造谣攻击,既有助于我们倾听民意、改进工作,也有助于缓解社会现实矛盾和压力。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党政领导干部无视或轻视网络,等于自断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自阻整合民意人心的通道,自毁正面引导舆论的平台。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首先要亲近互联网,克服排斥和恐惧心理,主动融入互联网,主动研究利用信息化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趋利避害,抢占互联网舆论阵地。实践证明,党政机关、企业、个人,谁把互联网运用的好,谁的能力、竞争力就强,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谁掌握了信息,掌控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其次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现在各级党政部门已经认识到,互联网的宣传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再怎么重视和加强都不为过,但现在仍有不少单位和部门有侥幸心里,把重视停留在口头上,好像“不吃一堑,难长一智”。三是冷静应对网上各类舆情。有网民在帖文中表达上网感受:“如果不是我依然好好地生活在这里,并且亲眼看到周围绝大多数人活的还算凑合,我会以为中国这个地方是人间地狱。”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网上舆论复杂化、多样化、片面化甚至负面化是客观现实,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又不能反应过度,风声鹤唳。对网络舆论必须做冷静的分析。当一种声音出现时,要想一想它代表了哪些人,又能代表多少人,切不可听风就是雨,自乱阵脚。例如从2007年的厦门爆发RX事件一直到最近昆明的大炼油项目遭抵制,全国先后发生了多起类似事件,甚至许多地方的普通石化项目也遭到了广大群众的激烈反对,实际上只要环保措施到位,此类项目并不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危害。反思这类问题,这其中既有信息不对称,引导缺位的问题,也存在反应过度,应对信心不足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d05a8c79a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