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数据库

2023-01-19 21:23: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数据库》,欢迎阅读!
非物质文化,传承,口述,遗产,数据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数据库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和保护中,非遗传承人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非物质文化传承及传承人的现状并不乐观,很多问题的出现也使得我们不得不关注传承人的现状,同时,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述数据库的建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地位日益显著。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据库

1口述历史及传承人保护

作为历史研究的分支学科。口述历史也不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传统的史学研究中,口述历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在历史及很多人文学科中不断推广应用。我国对口述史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近些年来,口述史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人文学社会学等领域也不断涌现出关于口述历史方法的研究,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口述史更是研究的焦点。

2非遗传承人基本情况及口述发展现状

我国历史发展悠久,文化底蕴也较深厚,文化遗产更是丰富多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随着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重视,也提出了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措施,各地方也积极响应,建立了相关的发展政策,并在实际操作中,加大了非遗的保护力度,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如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对民族地区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少数民间工艺等,都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政策,并多方面采取措施对具体的内容加以记录,确保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不被丢失。 3建立非遗传承人数据库的构想及应用 3.1必要性分析

从非物质文化进产自身特点来说,口述传承能使得非遗的表现形式更确切,光靠口头传承是不够的,留存性较差,因此,口述数据库的建立,能有效解决了资料的留在性问题:就现实情况来看,口述数据库的建立比较少、很名都处于设想阶段,没有发挥其实际效用:此外,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文化方式的多样化存在、价值观念的变化等,非遗传承的断层现象越来越明显,对其传承工作迫在眉睫。最后,很多传承人为年岁已高的老人,对他们的口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十分重要,有利于完整资料的保护。 3.2数据库构建的现实困境

在数据库的构建设想中,也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一,传承人的寻找难度很大,很多文化遗产如民间工艺等,大多已经失传,还有少数未失传的工艺,很难找到当事人,没有了传承人,后面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无法进行;其二,据库建立手段较为落后,很多还停留在传统的口述笔录阶段,很少应用先进的网络及数字处理技术,实际操作中效率低下,存在史料丢失的风险;其三,缺乏史料资料管理和更新意识,很多有关传承人的信息资料未能得到及时更新,准确度不高,在利用过程中易出现错误。还存在如制度因素等影响,给传承人口述数据库建设构想带来很大挑战。 3.3构建内容及方法


3.3.1口述数据库构建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数据库的建立,主要包括两部分主要内容:口述史的核心信息、原始材料。这两部分都是完整的数据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首先,口述史中的核心资料信息包括具体文化遗产项目的信息(项目特点、历史发展、相关人文信息)、口述史信息(工艺内容、项目特色等)、传承人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籍贯、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等)、口述访谈背景材料(访谈记录日期、地点、访谈者基本信息等);其次,原始资料息则主要是原始记录文本、录音材料、照片信息及相关的实物作品等。 3.3.2方法与途径探讨

当今社会发展环境下,做好口述横竖数据库的建立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努力寻找传承人,做好相关的档案征集工作。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民间,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度了解并不多,很少有自行申请现象,因此,相关部门及单位要深入本地区文化生地,积极寻找传承者,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弄清楚传承人的具体身份,并对传承人的个性基本信息、传承项目等做好征集工作,这就需要多渠道、多途径搜集相关信息,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完成;其次,加强对新科技应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网络宣传平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同时,利用先进的录像等记录手段,保证口述信息的完整性;最后,要做好数据库的管理工作社会在不断发展,各项信息资源也在随之不断变化,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做好数据库的更新管理工作 3. 3.3利用价值分析

数据库的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可作为非遗口述史研究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其二,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的重要价值,为其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发展的今天,在非物质文化遗传口述史数据库的简历中,要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不断应用先进技术,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潘刚,马知遥,民俗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原则与方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13):63-68.

[2]郝文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特点及其传承效果研究[J].商业时代,20130711):145-146.

[3]王云庆,国健。刍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路径[J].齐鲁艺苑,20120317):9-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cec89b76e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c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