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子不语研究

2022-04-13 20:31: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袁枚子不语研究》,欢迎阅读!
袁枚,不语,研究
袁枚《子不语》研究

《子不语》又名《新齐谐》取意于《论语》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所记正是孔子所“不语”者。正集二十四卷,续集十卷,袁枚编撰。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世称随园先生,浙江钱塘人。除小说《子不语》外,袁枚的作品还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食单》、《袁太史稿》、《随园随笔》等等。

《子不语》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小说中虽注有“随园戏编”字样,却倾注了袁枚大量的心血。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继《聊斋志异》后影响较大的清代文言小说之一。

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创作十分重视语出有凭,事出有据。小说家一般不敢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虚构作品,而更多是借前期或前辈的事件创作,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实录的思想基础来自于先秦诸子,孔子为文主张“文质彬彬”,提倡“修辞立其诚”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墨子的“尚用”“尚质”文学思想,主张为文必须考其本始,察其缘故,究其实施,强调实用价值。到了汉代的《史记》,先秦诸子崇实的文学思想被大大发挥,“善序原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而后,“实录”成了后世史家、文学家的创作规范小说实录的理论最初主要是指小说所写的人、事必须有根有据,作家不能杜撰虚构,如东晋的干宝、宋代的罗烨强调小说要“耳闻目睹”。“目睹”可以保证故事来源的真实可靠,但“耳闻’’却不能保证故事来源的完全真实性。作家们却坚持这条创作原则,力图保证小说的来源是有根有据的。

袁枚认为《子不语》的故事内容乃“莫须有之事,游戏谰言”,不能将小说当作正史、正经来看待,肯定了小说的虚构。早在晚明时代,对小说“虚实”理论的探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酉阳野史在《新刻续编三国志引》中已经指出:“夫小说者,乃坊间通俗小说,固非国史正纲,无过消遣于长夜永昼,或解闷于烦剧忧愁,以豁一时之情怀耳„„宜作小说而览,毋作正史而观。他的这种说法说明了当时人们的欣赏趣味正由崇实向尚虚转变。《子不语》在故事情节上也已开始追求艺术的虚构,充分发挥想象力,体现了由实向虚的转变,表着一种进步的小说观。

袁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袁枚虽然自称《子不语》为“妄言妄听”之作,但除了一些逸闻趣事没有什么价值之外,小说也反映了当时不少的社会现象,展现了种种社会现象,官府腐败、吏治败坏、人情冷暖一一尽显于内,儒、释、道、宋学、科举等方面也都被包罗其中。

《子不语》所构建的鬼神世界,“街巷店铺,与人间无异”,鬼的种类也很多:饿鬼、精明能干之鬼、算命先生鬼、瘟鬼、疟鬼、冒失鬼、迂鬼、糊涂鬼、相思鬼、势力鬼„„几乎涵盖了人所有的类别。在这个世界里,请官府办事,时也需要钱财才给通报一声(《锡镙一锭阴间准三分用》),也有因为阎王醉滔办错了案的(《城隍神酗酒》),但相对于阳间而言,阴府要清明的多。 袁枚认为诗歌应表现诗人的真实情感。“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圆“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矣。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


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诗失去了真,便无性情可言,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一些别人认为不怎么样的诗,袁枚却将之收进了自己的集子里,正是看到了这些诗歌的“真而有味”,如收得芷塘太史的两首诗,其一为:“女小随娘拜,爷言要汝闻。生前多酌我,莫把酒浇坟。其一为:“晓傍霞窗度绮朝,夜搴月幌候清宵。无端昕得萧萧响,却是桐花满院飘。

《子不语》曾一度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在篇幅体制方面,《子不语》与《阅微草堂笔记》相似,多数篇幅短小,语言简洁、质朴,在一定程度上秉承了六朝崇实的传统,但同时,袁枚并不排斥艺术象和虚构。再加上袁枚本人的才气与灵性,人物塑造手法高超,情节一波三折,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文笔趣意盎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子不语》中的故事大多根据情节内容来命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形象并不是特别多,但细细赏析,小说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却又显得自然露不出斧凿过的痕迹,人物塑造栩栩如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袁枚认为做诗、写文贵在曲折,正如孔子所说:“情欲信,词欲巧”,巧,即曲的意思。在《随园诗话卷四》里,袁枚列举了几首称得上“曲”的诗,其中有一首方蒙章的《访友》:“轻舟一路绕烟霞,更爱山前满涧花。不为寻君也留住,那知花里即君家。”但若直说是君家,便太直白,称不上是好诗。写文章也一样,“看山如论文,所贵在逋峭”,“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文章写作忌平直,曲折多婉才能引人入胜,“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哟作诗、写文如此,写小说也如同此理,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

袁枚倡导诗歌语言要朴实、晓畅,“家常语入诗最妙”,但又要有韵味,否则就俚俗不堪,文学语言上袁枚追求的是一种朴实、晓畅、简洁又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风格《子不语》的语言呈现出与袁枚整体文学语言相一致的风格实、简洁、流畅又极富表现力。

幽默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子不语》中也洋溢着一股诙谐幽默的情趣,小说中也有将人的某种性格夸张到极致,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一位官员死后灵魂不散,“每至黎明发点时,必乌纱束带,上堂南向坐。有吏役叩头,犹能颔之,作受拜状。一位官员,生前好人奉承,死后经常在棺材中自称自赞。小说夸张却不失真,将官员嗜官成癖、喜人奉承的丑态刻画了出来,让人开怀大笑,却又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子不语》大多是些进步之作,但是也有些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糟粕也不少,而且有的内容淫诲,下笔轻率,所以清代统治者对之加以禁毁,行之于世的版本,内容已多有删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子不语》,说“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自题‘戏编’,得其实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cb6eedb33d4b14e8524684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