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 《猫》第二课时导学案》,欢迎阅读!
学习过程
初中语文组初一通案(新授课)
执教人
使用时间
2019-5-
流程设计 补充与调整
2课时 孙博
课时序号
课 题 26、《猫》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主备人 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小老师展示
老师精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2、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3、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2、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当堂练习
教学模块一:导入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都很可爱、活泼,甚得主人喜爱。那么第三只猫可爱吗?(学生回答:不好看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不捉老鼠)
因为它不可爱,主人是怎样对待它的呢?结局怎样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猫》。
教学模块二:出示目标
1、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2、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3、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模块三: 自主学习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第1页 共3页
1、第三只猫在家里的地位如何?它后来遭遇到了什么? 明确:――若有若无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明确: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 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教学模块四: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1、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1)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2)我的歧视、误解、冤枉、追打,漠视,造成猫的死亡。猫死责任在我。 (3)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2、真相大白后,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知错就改 同情弱者 严于自省 勇于自责
教学模块五:教师精讲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教学模块六:拓展延伸,每日一题
对
于文中的 ,我
想 说: 。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 品;人的个
第2页 共3页
课后反思
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教学模块七:作业
全品学练考《作业手册》
第3页 共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cacf22bbd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