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几个重要生日

2022-06-11 19:16: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红楼梦》中几个重要生日》,欢迎阅读!
红楼梦,浅析,重要,生日
浅析《红楼梦》中几个重要生日

作者:孟令阳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8



⊙孟令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长春 130024

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古典长篇小说的总结,主要描写封建贵族日常的家庭生活,手法更趋于细腻。《红楼梦》中人物的生日也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从生日中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家族的衰落以及女性的命运。

关键词:《红楼梦》 生日 点戏 贾宝玉 女性



《红楼梦》中共有三十一处提到了生日,在红楼梦写的几十个生日中,着重写的是第二十二回薛宝钗的生日,第四十三回凤姐的生日,第六十二、六十三回宝玉的生日及第七十一回贾母的生日。这四个生日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生日,各种主要人物纷纷登场,点戏中深藏寓意,贾宝玉行为的各种“不合时宜”亦有所体现。在繁华热闹的背后,读者可以感到一种盛世的悲音。曹雪芹笔下《红楼梦》里的现实世界就是在春花秋月、花团锦簇、豪华阔绰的掩盖下逐渐走向自身消亡的。{1}从生日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能窥见《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对妇女命运的关怀、平等仁爱的思想、对自由人生道路的追寻。

一、几个重要的生日 书中首先重点写的是薛宝钗的生日。《红楼梦》第四回中提到“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2},极言薛家钱财之多。薛宝钗不仅有家庭背景,而且在贾府中为人处世也都让人称赞,书中多处提到贾母等人对宝钗评价之高。第五回这样描写:“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诩,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第二十回描述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第三十五回贾母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薛宝钗十五岁的生日,贾府上下都很重视,贾母自己还出了二十两。贾母喜她稳重平和,可见宝钗已得贾母之欢心。

下一个重点写的是凤姐的生日,王熙凤是贾府的管家,为人精明能干,深得贾母欢心。她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同样来自四大家族。“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可见金陵王氏之显贵。所以凤姐在贾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贾府上上下下都巴结奉承。贾母提出凑份子的方式为凤姐庆生,众人跟随贾母,按照地位等级都出了各自的钱。

接下来是第六十二、六十三回宝玉的生日。因宫里死了一位老太妃,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每日入朝随祭,所以宝玉的生日也不像往年热闹。但是没有了大人的参与,宝玉和大观园里的女儿们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生日。宝玉和宝琴、平儿、岫烟四人是同一日生日。白天大家一起行酒令,湘云醉眠芍药茵,香菱情解石榴裙,美人行乐图,是一个极乐的世界。到了晚上,怡红夜宴,众丫鬟提议给宝玉过生日,连宝玉九人,后来邀请客人,共十六人。宝玉的生日是自由青春欢乐的礼赞。

最后一个重要的生日是贾母的生日,贾母是荣宁两府位份最高的人,生日自然是最隆重的。从七月二十八到八月初五,荣宁两府为贾母庆祝八十大寿,送礼的人络绎不绝。然而作者在这里却是一种官方的描写,没有情趣。凤姐、邢夫人、王夫人、下人之间矛盾重重。喜事已经是表面化了,贾府的衰落、矛盾日趋明显。


二、点戏 贾府这样的封建贵族大家庭在有重大节日的时候总是会听戏,贾府内就养了一个戏班子,在重要人物过生日的时候就点戏庆祝。宝钗生日时的点戏是写得最为具体的。点戏时,贾母让宝钗先点,宝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很是欢喜。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欢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农》。贾母果真更喜欢。贾府这日请了外面的小戏班,昆弋两腔都有。宝钗第二次点戏,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又叫《山门》。宝玉不喜欢这些热闹的戏,宝钗向宝玉介绍这戏的好,于是出现了最重要的一支曲子《寄生草》。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这首曲子直指《红楼梦》的最后结局:贾家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衰落,家破人亡,宝玉出走是出于整个人生的幻灭,和尘世中的一切诀别。宝玉在黛玉和湘云之间两处不讨好,躺在床上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然后写了一支禅偈。脂批:“自悟则自了,又何用人亦解哉,此正是犹未正觉大悟也。”从后文黛玉的“无甚关系”来看,宝玉此时还不能悟。这支曲子是后文的一个伏笔,告诉读者宝玉最后走向了虚无。

除了宝钗生日,凤姐、宝玉、贾母的生日也都出现了看戏的情景。凤姐生日“不但有戏,连耍百戏并说书的男女先儿全有,都打点着取乐玩耍”。可见凤姐喜欢热闹。当日演的是《荆钗记》,黛玉看到《男祭》这一出,便用戏来指宝玉祭金钏的事。金钏因宝玉而死,这天恰巧是金钏的生日。宝玉生日中,宝钗提议芳官唱一支曲子听,芳官应景便唱“寿筵开出风光好”,却被众人打回去,芳官只得唱了一支《赏花时》。这是汤显祖《邯郸记》中何仙姑来蓬莱山门外扫花时所唱的第一支曲。

几个重要描写的生日都写到了看戏,从中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看戏是为别人的人生感叹,但是人生如戏,慨叹别人便也成了慨叹自己。

三、宝玉的“不合时宜” 贾宝玉是贾母的心头肉,是荣国府的希望,是大家期盼的荣国公。可是这位衔玉而生的公子,从小便和姐姐妹妹们在一起玩耍,对仕途经济十分厌恶。贾宝玉就是贾府中最大的叛逆者,他的思想已经超出了那个环境,他的行为也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他本可以继承荣国府的一切,或者如贾府人所愿醉心仕途经济,但是他却和所有人不一样。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典型,这个典型之所以能够比别的贵族少年更多地博取人们的挚爱与悲悯,是因为他以直感生活抗拒了他所处的时代,追求理想的世界。

在凤姐生日这天,宝玉的行为显得不合时宜。原来这日也是金钏的生日,金钏因为宝玉被王夫人责骂赶出去,一气之下跳井死了,后来又发生了重要的情节“宝玉挨打”。金钏之死,多少与宝玉有关,所以他内心十分愧疚,更为重要的是,在他心里,天真烂漫的女孩子香消玉殒是人间最不幸的事情,是最让人扼腕叹息的。宝玉具有平等思想、仁爱思想,对人,对身边的被压迫、被损害的人充满着仁爱之情。{3}冯其庸评“宝玉于凤姐生日万不可离之日,竟然离家,不顾众人之口之扰扰,我行我素,且牢记金钏生日,临井哭祭,其情意亦甚而笃矣。金钏虽死,亦藉可告慰万一”。两相比较,孰轻孰重自然分晓。这就是宝玉的价值观,依从自己的内心而活,所以他把黛玉视为知己。也只有黛玉是最懂他的人,宝玉祭完金钏回来,黛玉用戏文来点出宝玉的去向。

第七十一回贾母的生日,贾府已经入不敷出,衰落迹象明显。李纨、探春、鸳鸯、宝玉几个人的对话中越发感到这种悲凉。宝玉对探春说:“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话,想那些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宝玉一心无挂碍,“我能够和姐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他还说:“人事莫定,谁知谁死谁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辈子了。”不知不觉闲话中已提到后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红楼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4}。在生日本该欢乐喜庆的日子里,宝玉每每能悟到人生的悲凉与虚无,看似不合时宜,却反映了《红楼梦》的精神和思想。




四、怡红夜宴:最后的繁华与妇女的命运

如果说哪个生日最能表现青春与自由的,那就是宝玉的生日。宝玉、宝琴、平儿、岫烟四个人是同一天生日,白天大家聚在一起,行酒令、猜拳。湘云天真豪爽,醉眠芍药茵;香菱可爱,情解石榴裙;黛玉和宝玉在花下卿卿我我;香菱、芳官等人在花丛中斗草;真是一派青春欢乐的场景。到了晚上的怡红夜宴更是《红楼梦》中韶华已极的文字。《红楼梦》是以极大的悲哀来关怀妇女的命运。第六十三回是八十回内太虚幻境最重要的全书人物的提纲,而为群芳与宝玉关系及其身世之总结。作者借李氏之口说:“好极!你们瞧这行子竟有些意思。”是的,有些意思。众人抽花名签,宝钗抽到一支牡丹,题着“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牡丹花在唐朝非常受欢迎,以至于京城玩牡丹过头,韩弘下令将牡丹花砍去。接着就是芳官唱的《赏花时》,出自汤显祖的《邯郸记》,牡丹花接上黄粱梦,言外之意,牡丹花再美不过是一枕黄粱,宝钗和宝玉的姻缘也是一场梦。探春抽到了杏花,李纨抽到了老梅,湘云抽到了海棠,香菱抽到了并蒂花,接着麝月抽到了荼蘼花,题着“韶华胜极”,诗是“开到荼蘼花事了”。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麝月抽到的签直指全书最后,哪是能藏得了的呢?

黛玉伸手抽到了芙蓉花,题着“风露清愁”,诗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芙蓉就是荷花,象征着高洁的人格,只有芙蓉才配得上黛玉。第七十八回说,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第七十九回“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已经从祭晴雯变成了祭黛玉,让人哀伤不已。《红楼梦》将人物的命运写进诗中,从第五回太虚幻境的判词与曲子,到怡红夜宴的题签,美好的少女就这样一步步走向她们的命运,让人悲叹。怡红夜宴就这样落下了帷幕,韶华胜极后就是衰落,接着贾敬去世,二尤进府又自杀,抄检大观园,贾府走向了末路。

《红楼梦》中提到了很多人的生日,或详或略,在生日热闹欢喜的氛围中总是交叉出现各种矛盾,繁华中透露着悲凉,从中能深刻感受到《红楼梦》伟大的艺术。■



{1} 冯其庸:《论红楼梦思想》,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19页。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8页。(文中有关该作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3} 冯其庸:《夜雨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102页。

{4}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

参考文献:

[1] 周汝昌.红尘冷眼魇红楼[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3] 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3.



者:孟令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辑:水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c48f52e82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0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