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2022-07-29 04:38: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伤仲永》,欢迎阅读!
伤仲永


伤仲永

学习目标】

1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3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知识链接】

1、本文用""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哀伤,叹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2、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著有《王临川集》《王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邑( ( ) ( ) ( ) ( ) ( ) (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世隶耕_______ 未尝识书具______ 借旁近与之_____ 收族______ 传一乡秀才观之______ 从先人还家_______ 受之天 卒之为众人_______ 贤于才人______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 _______ 称前世之闻________ 3、明确词类活用:

(1)邑人 (2)稍稍宾客其父 3)父其然也 4)父焉: 4、通假字:

仲永环谒于邑人 5、古今异义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稍稍宾客其父 3)泯然众人 6、一词多义:

之:忽啼求之 于:环谒于邑人

借旁近与之 于舅家见之

余闻之也久 贤于材人远矣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受于人者不至 7、翻译句子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问题探究】



4、文章的叙事部分一气贯通而层次分明,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思考作者为什么对方仲永才能出众的幼时阶段详写呢?



5、方仲永五岁作诗能“ ,而且“ ;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 ;二十岁就“

1)从上面可以看出方仲永的才能是:



A天资聪慧 B平庸无奇 C日益衰退 D日俱增



2)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邑人奇之 D、不使学

6、请用“‖”将议论部分分为两个层次,并归纳出各层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层:

第二层:




【主题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⑤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⑤麻蒿:



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负笈从师,不惧险阻

2)或依林木之下

3)门徒悦其勤学

4)常以净衣易之

8.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9.谈谈你从中受到启发。



答案1pān yè chèn mǐn 2. 属于 曾经 名词用作动词,意思以宾客之礼相 语气助词,表停顿 跟随 最后 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对„„感到诧异 牵、引;拜访 相当 3. 之:它,指书具,代词。 他,指仲永,代词。 这,指仲永聪慧过人这事,代词。 的,助词。 舒缓语气,无实意,不译,助词。 于:到,介词。 在,介词。 比,介词。 从,介词。 4. 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5.指物作诗立就 文理皆有可观者 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C D 6. 分层:„„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 层意: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 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71)背着(2)有时 3)敬佩 4)交换 8.人喜欢学习虽然死了但是精神还存在;(如果)不学习,虽然活着,(我们)叫他没有灵魂的空壳。(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91学习要勤奋;2学习要虚心请教;3学习应不怕险阻艰辛;4学习应多读书,勤积累;5)人要有所作为,必须趁年轻多学习,等等。



该文章转自[高中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1003/42482.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bd2a3da84254b35eefd34e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