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族复兴的一曲壮歌》,欢迎阅读!
民族复兴的一曲壮歌
1985年,鼓曲艺术大师骆玉笙为《四世同堂》演唱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随着电视剧的播放受到全国亿万观众喜爱,使京韵大鼓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传播,为普及曲艺立了大功。她因此受到当时许多青年观众朋友的爱戴。此曲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人们纷纷学唱。当年骆老和青年歌唱家们一起被评为“新时期十佳歌手”,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真是“歌坛白发真情唱,壮歌一曲震九州”。
《重整山河待后生》由导演林汝为作词,雷蕾作曲,全曲8句唱词,48个字,用中东辙,采用北方京韵大鼓唱腔中的典型曲调和旋律编排。完成后雷振邦力请骆玉笙演唱。骆老照曲谱试唱后,觉得抒情气氛不浓,节奏较快,有的唱句曲调太过平直,没有舒展开,于是她按照唱词自己重唱了一遍,加入了装饰音和一些高腔,揉进了评弹的曲调处理(评弹名家刘天韵演唱《林冲踏雪》尾声的唱法)。雷蕾听了非常高兴,给予肯定,马上记下曲谱,形成了骆老演唱的曲谱版本。
《重整河山待后生》确切的说是戏歌。它把歌曲和京韵大鼓的艺术风格揉在一起,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成为两栖唱段,让不同的听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而接受,一时成为时代金曲,至今传唱不衰。这个小段也是骆老晚年创新的经典曲目。 骆老毕生致力于鼓曲的改革创新,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胆量,以顽强的毅力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她一生与时俱进,敢于超越自己,对艺术锲而不舍的钻研进取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她对鼓曲改革成功的尝试,展现了老人家的演唱素养与功力。她善于把叙事、抒情、言志、咏物凝为一体,贵在韵醇情挚,诚于中而达于外!骆老告诫我们要尊重传统,鼓曲改革要像火车跑在铁道上,不能脱离轨道,要遵循规律,在此基础上求创新,求新
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欣赏要求和审美变化。新时代新生活需要具有思想深度与艺术浓度的艺术作品。
骆先生这仅有8句唱词的小段,给了我们完美的艺术享受。上阕4句“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骆老唱得字清、音准、味浓,情绪上愤恨交加、内蕴丰富,发挥了说唱音乐音随字出、声情兼至的特点。字清又不给人韵诵感,而是满宫满调地唱,音乐形象生动鲜明,让人听后深思联想,经久难忘。前两句气势磅礴,用挺拔的高腔唱出了国仇家恨,点染了特定的情境;后两句将感叹、愤慨、伤痛融于一体,用舒缓的旋律表达抒情色调。“月圆之夜”四個字错落有致,取情景交融之妙。“人不归”三字款款传出,沁人心脾,唱出了惆怅。其中的“圆”“夜”“归”三个字使用逻辑重音恰到好处。“花香之地无和平”一句依情行腔,“之地”“无”之间衔接自如,情绪连贯,重而不拙。“和平”二字转入京韵大鼓唱腔,充分看出骆老吐字收音归韵的功夫,唱得强弱转换相当自然,有韵味有特色。
下阕的“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抑扬适当,对比鲜明,唱出了惊骇与悼念,善良的人无辜遭残杀,天下的母爱大无比,缅怀烈士与慈爱兼容,既有动态美又不停留在文词表面上,有力烘托出敌后群众的爱国热忱。骆老唱“情”字时用重音,在延伸中上扬,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唱出了母爱的伟大。“为雪国耻身先去”一句加快节奏音调高昂,宣泄出难以抑制的忿懑与哀思,唱出了对烈士的崇敬;“重整河山待后生”运腔巧妙,响遏行云,骆老先用鼻腔共鸣后用腭音的技巧,一波三折造成激昂气氛,切分后委婉而坚实地甩出“待后生”,采用了歌曲的唱法由强到弱,余音绕梁,曲终意不尽。听者犹如身临其境,如同触到歌者那波涛翻滚的心潮。八十高龄的骆老每当引吭高歌总是动人心魄,以满腔的爱国热情鼓舞我们奋进的斗志。
骆老演唱此曲倾注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她注意了字、声、情的关系,深刻领会了唱词的含义和历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b937cf4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