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里话记者

2022-05-18 14:41: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者节里话记者》,欢迎阅读!
记者节,记者


118日是第十二个中国记者节,新闻工作者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属于自己的节日,像往常一样,当天的广大新闻工作者们仍然奔忙在采访一线,记录事实、见证历史、讴歌时代、传播希望。在这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里,他们在忙碌中践行着记者这个职业的责任与担当,在忙碌中体味工作带给他们的酸甜苦辣。

一直都是我们采访别人,这一次,也要采访一下我们自己,报道过每一种人群的生活,今天也想报道一下我们自己,呈现那些丰富我们生命内容的记忆和那些日日夜夜守候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

佳木斯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农村部记者孟力从事新闻工作35年,提起刚刚进入新闻队伍时的往事,孟力老师感慨万千。一晃当记者35年,我是1976111日下乡反城回来,正好赶上佳木斯电台招人,本来当时我不是记者而是值机员,那个时候正好农村部采访的记者人手不够。我报到那天农村部的主任到人事科要人,问这小伙子干嘛的,会不会写稿,我说会写批判稿,写一个看看吧,写一个批判四人帮一千字左右的批判稿。主任看了说还算通顺,就让我到农村部锻炼。那时真是一点也不懂,好在农村部当时有些老同事,耐心地教、手把手地教,因为以前没接触过,学习了一年多,能胜任本职工作了。第一次采访去集贤,采访一个农业学大塞会议,开幕消息、闭幕消息都由老记者写,让我写几个侧记,开会期间,有公社书记、有大队书记,采访这些人,会议的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写一写。不知道应该当天晚上就写,第二天交稿,第二天上班领导跟我要稿,我说还没写呢,我第一次受到非常严厉的批评,说你懂不懂什么是新闻时效性,我确实不懂,中午等着发,再写不赶趟。要说印象最深,就是这次挨批评,打下的烙印就是知道什么是新闻时效性。

采访的难忘经历是下乡,那时的采访比较艰苦,广播记者最主要的工具是录音机,录音机叫602,大铁盒子的,没有五十斤,也得有三四十斤,是电子管的,在室内录,为了安全起见,带个背包机,叫红旗五,这个也有十多斤。那时交通工具没有现在发达,到外县采访全部是挤公共汽车,从单位到汽车站,就得抬着走,两个人抬着四五十斤录音机挤公共汽车,带到外县采访单位,还得保护好。

我记得那次采访,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要上山采白灰矿开山的音响,得背着红旗五和录音机上山,农民为了配合我们,现炒的炸药,做好了再埋上,让我们去录,结果录音机马达的上油冬天一冻就转数不稳,一录就跑调,农民费挺大劲儿,好容易炸药弄响了,给农民一放,不像放炮声,比放屁声大一点,不行,再录一次,还不行。当时的录音设备不行,现在就非常好了,也不怕冻也不怕啥,肯定能把音响再现回来,非常真实,那时候想真实都真实不了,本来有心采一个很好的现场录音报道,你还真就做不了。

全省第三届“十佳新闻工作者”获得者马丹是《人间晚晴》节目的记者、主持人,新闻战线的排头兵,她爱岗敬业,严谨认真,多年来一直是同事们学习的榜样,虽然她获得了很多殊荣,但她却说自己只是一个在采访路上不停奔忙的新闻工作者。

现在毕竟是人到中年,就象过一座桥似的,我们已经到正中间了,前面有好多先辈做得非常非常优秀,现在来看自己离他们还有很大很大的差距,身后还有一些刚刚入台的年轻人,工龄比我们短的同事,有他们我们就觉得自己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紧迫感,不过他们身上一些非常好的品质也感染着我,有的时候也觉得很累,因为毕竟家里也有负担,有年老的父母需要孝敬,还有幼小的孩子需要呵护,






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感觉挺微妙的,觉得有年轻人在还好,有年轻人激情澎湃的一面裹挟着我们,不能倦怠下去,还应该继续努力努力再努力。就象有一句话说的,我们记者经常是忙碌在采访的一线,如果在采访的一线看不到我们,那我们肯定奔忙在采访的路上,我就觉得自己是个行者,是个一直在路上奔忙的人。

2009年,马丹升格做了母亲,作为记者妈妈,她说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把更好、更健康的作品呈现给广大听众。

新闻涉及的是千家万户,现在当了妈妈之后,就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更大了,因为工作的关系,每天早上起来经常是一边听广播一边干活,现在女儿也能听广播了,尤其每天听少儿节目,或者有的时候我听节目,她也跟着听,但是听的时候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有时候一些主持人情急之下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孩子听了就会觉得这话挺好玩的,她也跟着学。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记者也好,作为一个主持人也好,身上担负的责任更大了,因为这方面涉及的是舆论导向的问题,也许有的时候我们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或者写稿的时候用了一个不太恰当的词,但往往会给听众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每每想起这些小小的细节,尽管做新闻工作有十几年的经历了,但是总觉得自己还有好多好多的不足,也经常节目做完了,一回想觉得还有一些地方做的不是太完美,还留有好多遗憾,有了这份压力,我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大了,以后再做节目也好,再做主持也好,应该从一些更细小的方面着手,让自己做节目朝着一个让听众不光是入耳,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入脑,而且能够入心,能够浸润他们的心灵。

虽然《人间晚晴》已经是一个老牌节目了,但多年来,马丹一直用心经营着自己喜爱的这份事业,她不断创新节目形式,贴近老年人的收听方式,贴近老年人的生活,在电波中架起了一架与老年朋友沟通交流的空中彩虹。

身边有好多老人,我的父母也步入老年了,身边的邻居啊、同学、同事的家里人也都有老人,他们也需要文化精神产品去丰富他们的生活,有的时候我就想,我主持人就象厨师一样,做的味道好不好首先想一想,如果是你自己去品尝,你愿不愿意吃这个东西,所以我就经常想,这个节目做出来,我的父母听着他们会不会满意,对我最有期待的听众,他们听着满不满意,所以总想着这些自己就会不断调工作步伐,带来更好的作品,把更好的收听效果传递给他们。有的时候我觉得这种心意是相互感染的,因为好多听众也在帮你在策划、帮你想主意,有了他们的这份鼓励,有了他们的这份期待,我觉得这才是我们做好这份工作的不竭动力。

宋思聪是包罗万象节目组的一位年轻记者,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很多知识和业务都得从头学起,为尽快熟悉工作,她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热线反馈,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让她在思考和交流中,渐渐理解和感悟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

今年的118号是我上班两年以来的第三个记者节,在电台我应该是新闻龄最短的一个记者了,非常幸运的是上班之后我一直在第一线采访,这也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从一个中文系的大学生融入到记者这个职业。

上班之后有两件最难忘的事儿,第一个是我第一次独立采访,我还记得是三八妇女节的专题稿件,我想了很长时间,觉得写一些妇女创业典型,当时跟妇联联系好了,自己也准备了很多问题,因为我刚上班,没有采访机,就跟同事借了一个,由于不太会用再加上没有经验,早晨出门前也没试试,在车上打开采访机时,发现自己完全不会用,当时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不到半个小时,我又匆匆忙忙回单位换了






一个,赶到妇联的时候已经晚了。第一次采访也很紧张,一直在默念自己的问题,很怕采访过程中出现不专业的情况,出乎意料的是,采访非常顺利,素材很丰富,当我心满意足地回到单位,听我的采访录音时,我的头一下就炸了,采访机里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当时一下就慌了,也不敢跟别人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后来回想起来,是因为我太紧张了,麦克和采访机没连接上就开始采访了。第一次采访的失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一个记者你必须非常严谨,因为话语权在我们手里,一定要真实准确地传递被采访者的声音,绝对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

第二件事,我是包罗万象“热线110栏目的一名记者,这个节目就是为听众处理投诉的大事小情,一般都是听众打来电话,那是2009年的冬天,挺冷的,一个听众跑到单位大厅要找110栏目组寻求帮助,写了很长一封信,说的是她的邻居,是一位肌无力有残疾的人,命运很坎坷,一直靠打扫卫生养活自己,然后突然就中风了,没有亲人,没人管他,邻居想为他申请一份低保,但是报上去好久都没有消息,这个听众请我一定要跟他到这个残疾人家里去看看。她说,你去了就知道他一定是符合低保标准的,为什么不给他办低保,再拖下去这个人可能就没有办法活下去了,我当时不知道是哪来的勇气,真的就一个人拿着采访机,跟这个陌生的听众走了。

那天下雪,很冷,去的地方是平房区,都是胡同,到了那个残疾人家里,真的是家徒四壁,不到十平方,连一个给他烧火取暖的人都没有,他就在那躺着,奄奄一息,如果不是邻居,他可能就饿死了。回来之后,我马上联系了向阳区民政局,他们的工作人员也很配合,不长时间就给这个残疾人办理了低保,然后不久这个听众再次来到了我们单位,他看见我时激动地说:“低保办下来了,谢谢记者同志。我很高兴自己有能力为别人做点儿什么,她虽然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是她记住了记者这个群体。

做记者究竟是怎样一种滋味?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答案,因为滋味有太多种,有兴奋、有成就、有冒险,有勇敢,太多太多。马克思曾经这样形容过记者这个行业:“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它把它在希望与忧患之中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这也恰是人民的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与梦想所在。愿所有的新闻工作者带着这样的光荣与梦想在这个职业上不断创新,永不停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b7c2c82bceb19e8b8f6baa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