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欢迎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第二首古诗。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黑板上板书诗句。
1号小黑板上准备区别“山东”和“兄弟”古今意义的句子。2号小黑板上准备句子练习。3号小黑板准备引诵导语。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感受课题。
1.孩子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好吗?老师描述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古诗,你们来猜猜我描述的是哪首:在一个月圆的晚上,诗人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是哪首诗啊?(《静夜思》) 2、 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背一下。 (学生齐背古诗)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思念故乡)
4、师: 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内心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又来细细地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作者)。
二、揭示课题,初读古诗 1、齐读课题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每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时候的人在重阳节这天都要佩带茱萸,饮菊花酒,后来又有了重阳爬山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王维,唐代诗人,写这首诗时他正远离家乡在京城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长安对当时热衷功名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当时只有十七岁的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独无亲。恰逢九九重阳登高之日,思念之情尤甚平常,于是挥毫疾书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2)理解课题(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忆:回忆,思念。)(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讨论区别“山东”和“兄弟”的古今意义。山东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兄弟:哥哥和弟弟。)
(3)师:通过对题目的理解,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思念亲人)带着这种感受把古诗读一遍。(生带着感情齐读古诗)
(4)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也被你们的感情触动了,老师也想读一读,现在,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老师是否能读出那份思乡之情呢。(师范读古诗)
三、感悟诗意,体会意境
过渡语:刚才我们都读了古诗,也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那么诗人是怎样用诗句传达这份感情的呢?现在我们一起了感悟感悟。
(一)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学生齐读第一行诗句。谁来说你读后的感受?(诗人很孤独)从哪些字和词语看出诗人的孤独? (“独”、“异乡”、“异客”) 2.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①同学们,哪个字给你感受最深?(异)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3.重点体会“独”。
①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 在你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生畅所欲言)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想象:先自己说一说(学生结合实际发言) ②发挥想象,补充小黑板上的句子:
“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③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怎么能读出作者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寂寞心情呢?指导朗读。(生读后总结)有孤独的感觉,很孤独,特别孤独……
(二)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指明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你觉得这句诗哪个字写得好?(倍)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是啊,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对重阳佳节,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此刻王维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啊!)
3.引诵:的确,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孩子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当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望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___” (学生吟诵诗句)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天边的亲人,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___” (生吟诵诗句) 小结语: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思乡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独在——倍思亲)
(三)感受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从哪里看出来?
2.朗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理解诗句“遥”字你体会到什么?(离家远)“少一人”指少了谁?为什么?(诗人离开了家乡,独自在外。)
4.师: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痛,深深地刺在诗人心中,想回却又不能回,那是多么的无奈。现在我们就用朗读来表达诗人心中的无奈吧。(余音式朗读:一组读后两行诗,其余三组接连反复三遍“少一人”。)
5、小结:诗人想念着兄弟们,兄弟们也想念着诗人,可见他们是“兄弟情深”哪!
四、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 出示小黑板引诵导语:
1.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诵着——(生诵读第一句诗)
2、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生诵读第二句诗)
就让我们都来做一回王维。再次深深地想念山东的兄弟吧! (生感情诵读全诗。背诵全诗。)
五、总结全诗,感情升华
结束语: 同学们,短短的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的铺展在我们的面前,历经13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2013年8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b6962a05a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