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构建生态文明的举措》,欢迎阅读!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构建生态文明的举措
作者:房成杰
来源:《吉林蔬菜》 2014年第8期
房成杰
(延吉市林业局 133000)
我国幅员面积广阔,但由于过度开发造成环境的巨大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林业工作中采取哪些举措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成败与实际效果。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和幸福观也起变化,精神、文化生活、美化环境方面的要求也高起来,对社会公益事业也更关切了。地震、火山爆发、地陷、地裂、山体滑坡、台风暴雨等等,都是地球及相应的自然力作用而产生的。人类的各种活动,使原有的自然生态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剧自然生态恶化:如开路、开矿采伐森林造成地表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致使地陷、地裂、山体滑波更容易产生,工厂的排烟、排气、对大气层及气温的影响造成下酸雨,排污水对河流、湖泊、海洋的水质污染致使鱼类及微生物大量死亡等等,说明了人类的各种活动加快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而自然环境的恶化又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进而危及生存。必须对生态环境保护格外重视,采取各种措施达到最佳保护效果。
1 加强天然林保护
以往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及偏见,天然林未能得到人们的青睐,甚至还遭到种种不公正的待遇。致使我国天然林日益削减,日趋衰竭,针叶林大量增加,影响生态环境。目前,最混乱的是矿山开发,特别是露天矿的开采,征占用林地破坏植被最多,造成严重的水土保持现象。各级政府、部门的各种开发建设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部门通力协作,同时必须有计划进行,尽量避免毁坏林地,不得已受破坏的林地应及时恢复补上。
2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条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本身。而森林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和主体,是防灾减灾、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促进人类健康等特殊作用,是其他物种不可代替的。因为森林占地空间大,覆盖层厚,叶面积总和也大,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质的数量和功率最高。尤其是天然林,它是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时间演替发展而成的。其结构稳定,物种繁多,生态效益比人工林强,自然生长力及生长速度也比人工林快。可以说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产量最大的生物库、基因库、储存库。人类不能没有森林,森林如果被毁,人类就难以生存。整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最重要的是保护森林资源。
以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促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林业要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
3 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
围绕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不断完善林业规划体系,拓展生态利用空间,优化生态建设空间布局,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科学基础。
4 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体系
继续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湿地保护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谋划一批新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在生态区位重要和脆弱地区,加快构筑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和保护体系。加快植树造林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增加森林资源,让祖国大地尽快绿起来。
5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
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林业改革支持政策,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国有林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增加湿地保护补助资金规模,完善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的补贴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产业的金融和税收扶持政策,加快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完善生态产业贴息贷款、保险保费补贴、税收优惠和减免等政策。
6 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
我国有46亿亩林地、5.77亿亩湿地和8亿亩可治理的沙地。这既是林业发展的根本,也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根基。当前,林地、湿地、沙地被侵占和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才能恢复,有的甚至不可逆转。我们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断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强化林业普法体系,切实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7 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
大力发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不断推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切实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博物馆、科技馆、标本馆,发展森林文化、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加强生态文化创作与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理念,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和消费观,切实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或者说是发展不当带来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眼前、轻长远,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等问题,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套完备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的法规和制度与之相匹配,真正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突出强制性的生态技术、生态标准、生态法规的地位和作用,以此规范社会各个成员的行为。同时,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花生芽无土栽培技术
1 生产方法
1.1 种子的挑选:选用当年新的、小粒白皮花生品种。种粒饱满、大小一致、完整无损。发芽率95%以上,发芽势强,生长迅速。
1.2 浸种、催芽: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2~24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膨胀。然后将种子捞出用清水冲洗2~3遍,再行催芽。浸种时忌用铁质器皿。催芽应在苗盘中进行,将浸泡好的种子直接播在苗盘内,然后把苗盘摞起来进行叠盘催芽。催芽时在最上面的苗盘表面盖一层黑色塑料薄膜,以便保温保湿。催芽温度以22~25℃为宜。
1.3 播种:播种前应先将栽培容器(苗盘或塑料筐)清洗消毒干净后再用。播种时将已发芽的种子直接摆播在盘内即可,每个苗盘播量约500克左右。使种子呈单层摆放即可,不能堆积。
1.4 播后管理
1.4.1 温度管理:花生芽生长适温为18~25℃,在这温度范围内,形成产品质量好,周期短,约8天左右生产一茬。超过25℃,生长虽快,但芽体细弱、易老化;相反,温度低、生长慢、时间长、易烂芽或子叶开张离瓣,品质差。
1.4.2 水分管理:花生芽生长期间对水分要求严格,需水量较大,经常淋水,保持芽体湿润是提高品质,促进生长的关键。催芽时间,每天淋水2~3次,生长期间每天淋水4~5次,用喷壶喷淋,使芽体全部淋湿,并使水从盘底流出,盘内不能存水,否则会烂种。
1.4.3 遮光和压盘:生长期间始终保持黑暗。为此,可将苗盘叠摞在一起,以便遮光,或在苗盘上盖黑色薄膜遮光。为使芽体肥壮,在生长期间可在芽体上压一层木板或其他物体,给芽体一定压力。
1.4.4 及时捡出烂籽残芽,以免污染其他健全芽体。
2 及时采收
2.1 收获标准:⑴子叶未展开,种皮未脱落。⑵下胚轴粗壮白嫩,粗度如筷子,长1.5~2厘米,加之尾根长3厘米,总长度为4~5厘米,并无须根发生。⑶整个芽体洁白、肥嫩、无烂根、烂籽,无异味。
2.2 收获技术:当芽苗达上述标准时及时收获。收获时将芽苗放在塑料筐内用清水漂洗一下,沥干水分,装入小塑料袋内或者泡沫塑料盘内,盘上用透明塑料膜包好,利用小包装上市销售,每个包装内约装250克左右即可。另外,要注意在漂洗、包装过程中不要使种衣脱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b21dae0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