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李清照诗词-如梦令李清照词

2022-03-20 05:09: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梦令李清照诗词-如梦令李清照词》,欢迎阅读!
如梦令,李清照,诗词
如梦令李清照诗词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 , 红花凋零。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试探地 问那卷帘的侍女, 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先一样。 唉,你知道吗,知道吗? 海棠树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 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 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又说此词 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 侧卧卷帘看。 ”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 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 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 还淅淅沥沥的 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 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 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 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 一副慵 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 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 后者写室内, 转折的巧妙恰 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 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 不忍面对, 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一个“试”字, 写出了人物心中的 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 盾心

1 / 6




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让她出乎意料, 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 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 所以“卷帘人” 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 这种 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 “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 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 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 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 间的对比。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 况且 夜又是一夜风雨, 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 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 “卷帘人”的答复, 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 “应是 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 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 它十分的新颖 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 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 “肥”替换了“多”, “瘦”替换了“少”, 写出了 一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 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 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 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 隐指了在春天里 的喜悦心情。 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 不需直言, 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 这首小令写法别致。 它曲折委婉, 意境层层叠 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 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 如何悲伤惆怅, 而是通过听觉、 视觉等侧面营造 暮春时节的氛围, 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 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 的共鸣。

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 这种写法, 不仅是 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 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 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 更显得真 实可信。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 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

再者,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 以“绿”“红”代指叶和花, 以“肥”“瘦” 代指多少,在语言上更显凝练,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详述,此处即不重复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 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 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 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 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 不忍 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 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 味同嚼蜡了。 “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 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 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 是侍女卷起窗

2 / 6




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 “却”字, 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 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 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 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 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 口吻极当。 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 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

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海棠虽好,风雨无情, 它是不 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 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 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 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 这也 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 更是全词的精绝 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 “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 “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 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 经词人的搭配组合, 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 形象生动, 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由这四个字 生发联想, 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 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 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 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胡仔《苕溪 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 蓄无穷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 花而痛饮, 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 因不相信“卷帘人”的 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蓼 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可谓的评。

3 / 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add2a5260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