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辋川情结

2022-08-05 14:16: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维的辋川情结》,欢迎阅读!
王维,情结
王维的辋川情结



辋川的生活,在王维一生中有着巨大的意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众所周知,辋川是大诗人王维一生中居住最久也最喜欢的一处居所,在这一期间诗人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章。“王维的辋川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是他的代表作。[1]可以这样说,辋川对于王维的人格特征的形成与创作来说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的作用。

在辋川以前,王维也曾一度隐居过。但是不论是洛阳、嵩山还是终南这并不是真正的归隐。而无可讳言更大程度上是其进入官场的“终南捷径”!这是唐朝下层知识分子进入政治生活的最重要的捷径之一(另一条捷径就是“干诸侯”)。王维也不例外,幼年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并有着建功立业的热情。二十一岁以前就写出了《洛阳女儿行》《桃园行》等著名诗篇,显示出一个少年的非凡才情。其《送綦母潜落第返故乡》“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更是表现了他强烈的立功情思。此时的他,出入于权贵之门,希望得到推荐,并最终借助权贵进身于朝庭。

很显然,早期的王维并没有一开始就与佛教结下深厚感情,即使在辋川时期,他也没有放弃做官。他与佛教的感情是在他政治受挫折后与日俱增的。他创造性的将做官和隐居统一起来而使这两种矛盾的思想得到了一种完美的解释――半官半隐!他并不欣赏陶潜处理这一矛盾的方式。他说:近有陶潜……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

在王维看来,处身唐代的隐逸,与以往绝不相同,最本质之处在于为保持精神的独立性而不必摒弃世事,出处仕隐可以和谐为一体。出于对隐逸真谛别样的领悟,王维经营了这座距长安不远的郊野别墅园――辋川别业,过起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实践了他“迹崆峒而身拖朱绂,朝承明而暮宿青霭”出处相宜的理想。这样看来,王维之与辋川的偶然相遇中有一种必然。他对辋川有一种内在的生命述求!辋川在诗人的眼中是最理想的居住所,是因为辋川能满足他“进而做官,退而隐”的内在要求――这也就


是本文所说的辋川情结。

在辋川生活的王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他思想中的退隐的成分越来越突出。“王维当年回到长安后…开始走上一条回避现实斗争,追求安适的生活道路。[3]这条路毫无疑问得力于佛教的影响。而正是这拥有佛教的辋川生活让他在艺术上达到了颠峰!

辋川的很多景观其实都只是一些小丘小溪,但是作者却给它们了以最极关怀。因此,辋川与王维的关系就不再是“景因人显,名因文传”或者“景因人生,文因景传”[4]这种单间的对应,而是一种复杂的双向建构!正如我们前面所论述的那样,王维眼中的辋川,不仅仅是取乐居住的地方,它与王维的“半官半隐”思想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合拍。而辋川对于王维来说,绝不仅仅是提供游玩、只作怡情的场所。辋川深华了他对于佛性与禅的理解,造就了他的艺术巅峰。

辋川的美,使王维情不自禁地赞颂。然而他的赞美不像大多数其他别的文人仅仅高亢地赞扬其景观之美。(如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序》对该阁的美是大加渲染可以算作代表作)王维却将自己的情感掩埋得很深。他的辋川诸作没有一首是热烈的,都充沛着一种淡淡的哲理。这很明显得力于他这一时期对于佛理的研习与感悟,使他的辋川诸作达到了一种后人难以达到哲理的高度。 辋川诸作中的世界是一个绝对详和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往往连人都没有,它表达出天地自然的感悟。这一类作品如《文杏馆》《鹿柴》《木兰柴》《柳浪》《辛夷坞》等。现在我们具体讨论一下他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是一个绝无尘世烟火甚至连人都没有的自发的世界。作者摒弃了人欲,还万物佛性。从事物本身出发,真实地描述了山中芙蓉花的自然的一生。在这直述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宇宙大世界“无目的却合目的”[5]的哲思。实现了佛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人生”的佛性体悟。获得了“瞬间时间的永恒”[6]的神性快乐。不言而言尽,融入了浓郁的禅理,这也辋川诸作的基调,贯穿着辋川诸作。使得在辋川诗中即使有人出现,也绝不是俗世中充满各种欲望的人,他们是那么自然,那么超脱,都有一种禅意的抒写。如《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浦向堪把,家


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人的出现是多么的自然与超然。没有利害的计算,没有人为的规定“巳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切都是那么随和、自由舒适地“浣纱明月下”“就在这普通的感悟中便可以超越,可以盘步晤,可以达到永恒一获得那常住不灭的佛性。[7]这难道不是一种超脱的禅意吗?

这里所描绘的一切,都是他对于大自然的感悟,而感悟正是禅最重要的要求。在这些诗中,作者从来没有清楚明白地告诉过我们什么,它需要我们去感悟而不是理性的解读。表面上作者只是在直陈其事,然而作者将天地间的所有的事理都说透了,当然这需要我们去悟。他是将禅与诗完美结合的第一人,“诗佛”的名号不是浪得虚名的,而这一切都得力于辋川的生活,这一切都是他在辋川的生活中逐渐思考形成。辋川的美景使他有了深刻体悟佛性的契机,深华了他对宇宙大片段的理解。而他也最终借助于对辋川景色的描写、借助于诗歌创作表达出了他的思想的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aabf7c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