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夕非情人节 是真正的女儿节》,欢迎阅读!
七夕非情人节 是真正的女儿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大多数人对这个传统节日的记忆都是流传千年不衰的牛郎织女天河相会传说,今人也据此将七夕节当作中国的情人节。然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2013年8月13日早发微博称,七夕不是情人节,是真正的女儿节。
牛郎织女传说源于古人对于星象的臆想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应该是“七夕”被当作中国情人节的源头。这一传说最初发端于古人对天文星象的想象。而《诗经·小雅·大东》中“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的诗句是该传说见诸典籍的最早文字记录,这也成为了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
此后经历代文人“加工”,这一段本属天上的传说愈加丰满生动。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曾在文章中指出,在明代青阳腔《织锦记》中,西汉大儒董仲舒甚至成为了董永的儿子。而到了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中,古人对于星象的臆想已经和一个名叫董永的的民间农夫近乎完美地整合成一段人世间的爱情悲剧,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不是情人节,是真正的女儿节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13日在微博中称,传统上,除了牛郎织女故事,七夕最重要的是乞巧。他说:“乞巧是女孩子向上天乞求智慧灵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儿节。”
其实,七夕节并非情人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如此看来,乞巧节确实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
乞巧节实为女子的节日,而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因此,传统社会中的七夕节主要是女子们表达美好愿望,乞巧、乞美、乞子、乞夫的重要时刻,并非今人口中言说的“情人节”。
七夕节正经历从乞巧节到情人节的转变
如此看来,古代的七夕和当今的七夕并不一样。七夕节在当下也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情人节的转变。
在文化交流频繁的当下,西方的传统节日圣瓦伦丁节以“情人节”的名称与玫瑰花、巧克力、烛光晚宴等文化符号进入中国社会,并为一些人所跟从。这使得国内一些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具备较强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安全意识的人开始在本土文化中寻找可以与之相抗衡的“中国情人节”,而七夕节便逐渐受到认可而成为“中国情人节”。
对于七夕节从乞巧节向情人节的转变,从来也都不缺少争论。据《中国文化报》报道,早在2009年8月14日,网络论坛中就有网友开出一个“七夕”主题辩论大赛的帖子,让七夕节PK情人节,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
其实,七夕节自其产生之时,就没有停止过自身演进与转变。从古人对夜空星象的臆想到人间的爱情悲剧,七夕节的文化内涵一直在变动之中。
当下,不论是七夕节在文化意义上的转变,还是人们对“七夕”的热烈讨论,无疑都显现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不同理解。而七夕节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依旧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融入更新的文化内涵。或许,七夕节已经成为了当下中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化、与其他文化融合的代表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a6dfa6631b765ce050814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