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娱神”到“娱人” —中国戏曲起源思考

2023-06-25 10:07: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娱神”到“娱人” —中国戏曲起源思考》,欢迎阅读!
戏曲,中国,起源,思考
娱神娱人” —中国戏曲起源思考

摘要:西方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这个观点早在两千年前就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诗学》中被明确提出,并且已经被西方艺术界和戏剧理论界广泛认同。古希艺术是西方艺术的源头,它以展现世界的真实性作为根本追求,认为艺术是人认识世界的一个媒介。中西方戏剧的源头应该是一致的,人类戏剧均是源于祭神,也源于祭神仪式的转化,但是戏剧的出现需要经历一个由宗教向审美目的转化的漫长过程。我国戏剧成为今天这种表现形式,绝不是从某种现成的戏曲演出中直接蜕变出现,而是逐步加工、逐步吸取各种姊妹艺术之长,才成为一种高度的综艺术。在戏曲的发展之初,主要是为祭祀所服务的,更多的是娱神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推移,戏曲的作用也逐渐发生转变,从娱神慢慢转向上来。

关键词:戏曲起源 ;发展;娱神; 娱人

源远流长的中国戏曲,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戏剧的形成,学界普遍认为是以汉代百戏中的《东海黄公》剧目为开始的起点,经过角抵戏、歌舞戏、参军戏、宋金杂剧和南戏等的发展,而到了元杂剧逐渐成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经历了孕育、形成和成熟三个阶段。而关于中国戏曲的起源,也已经有不少理论家从不同角度展开过论述。

一:中国戏曲起源学说

(一)巫觋说。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苏轼《东坡林志》(卷二)中:八蜡,三代之戏礼也。岁终聚戏,此人情之所不免也。因附以礼仪,亦曰不徒戏而已。他进而认为,祭祀中的需要由倡优扮演,谓之曰戏之道也。王国维在他的《宋元戏曲考》中依据《说文解字》对的解释,结合文献记载和前代之说,认为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较早系统论述中国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的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龙彼得的《中国戏剧源于宗教仪式考》一文。他认为:在中国,如同在世界任何地方,宗教仪式在任何时候,包括现代,都可能发展为戏剧。决定戏剧发展的各种因素,不必求诸遥远的过去,它们在今天还仍活跃着。 (二)乐舞说。清人纳兰性德在《绿水亭杂识》中认为:“梁时大云之乐,作一老翁演述西域神仙变化之事。优伶实始于此。刘师培在《原戏》中根据古代乐舞多有妆扮人物之事实,认为戏曲者,导源于古代乐舞者也……则固与后世戏曲相近者也。常任侠在《中国原始的音乐舞蹈与戏剧》中,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原始音乐舞蹈的戏剧因素后认为:“原始社会中的简单的音乐舞蹈,便是后来做成完美戏剧的前驱。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长编》将中国戏剧的最早源头溯至周秦的乐舞。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明确主张:“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

(三)徘优说。宋人高承《事物纪原·徘优》引《列女传》说:“夏莱既弃礼仪,求倡优侏儒,而为奇伟之戏。清人焦循《剧说》亦持此说:“优之为技也,善肖人之形容,动人之欢笑,与今无异耳。王国维《宋元戏曲考》除认为巫为戏剧源头之一外,还认为巫以乐神,优以乐人;巫以歌舞为主,优以调谑为主;巫以女为之,而优以男为之。至若优孟之为孙叔敖衣冠,而楚王欲以为相;优施一舞,而孔子谓其笑君,则于言语之外,其调戏亦以动作行之,与后世之优颇复相类。


此推出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的结论。

(四)傀儡说。此说见于孙楷第《傀儡戏考源》,他将傀儡戏的源头溯至西周傩礼中方相氏所佩戴的黄金四目面具。然后从西周说至汉唐,再谈到宋代的傀儡戏,认为余此文所论,以宋之傀儡戏影戏为主,以为宋元以来戏文杂剧所从出;乃至后世一切大戏,皆源于此。

(五)外来说。许地山的《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底点点滴滴》从中、印戏剧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共性出发得出结论:“中国戏剧变迁的陈迹如果不是因为印度的影响,就可以看作赶巧两国底情形相符了。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季羡林的《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均持此说。

(六)民间说。唐文标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中认为:“中国古剧的主要起源来自民间。古剧所以晚起,所以屏杂无数民间杂艺,它的通俗内容和大众化的语调外形,它的平庸思想、人情世故的主题,它之所以跟世界上希腊悲剧和印度梵剧大异的地方,完全由于它自民间来,以满足平民阶层的娱乐消闲为第一要点。因此,它的成熟期也非要等待中国农业社会演化的结果:宋代出现一个具体而微大众市民社会不可了。

(七)综合说。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认为:戏剧应当是先有故事或先作内容上的构思,然后以徘优或倡优装扮人物而表演出来,从这一阶段开始,然后进而结合其他艺术构成一种综合的发展,这样,才逐渐地形成后世的杂剧或南戏传奇一类体制。 二:结论

以上诸说各有建树,对我们继续研究戏剧之发生颇多启发。但同时亦可发现,人们在涉及戏剧发生问题时各有不同之出发点。这种出发点又反映出不同的戏剧观。如果说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那就是多将中国戏剧归结于戏曲一体,从戏曲的构成元素出发,分别往前追溯。如,巫觋说乐舞说均基于戏曲艺术歌舞特征,追溯戏曲的歌舞源头。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追究歌舞的表演者(即演员),后者侧重表演形式的探究。这两种说法殊途同归,分别从演员和表演形式两方面为戏曲在形式本体上找到了一个笼统的源头——原始乐舞。但原始乐舞的性质和构成、原始乐舞与戏剧之间的具体关系、从原始乐舞怎样发生出戏剧未能清晰论证。巫觋说宗教仪式说共性较强。二者均将戏剧源头追溯到宗教仪式。其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重在探究演员和表演,后者则力图从整体上寻找宗教仪式对戏剧的发生的作用。徘优说从优孟衣冠讲起,一直说到百戏、参军戏、杂戏、杂剧等,同样注重演员和表演形式的探究。但优孟衣冠现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与百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未加深究。傀儡说也基于戏曲一体,侧重于戏曲形式本体来源的探究。但将戏曲说成是对傀儡戏、影戏的模仿似嫌牵强。因为宋元戏曲形成之前,由人进行的表演艺术己足以表演故事了,不必再去模仿傀儡戏、影戏才形成由人表演的戏曲。外来说也是一种不成熟的看法,这种说法的症结在于把民族性很强的戏剧艺术归于外来戏剧的影响,忽视了中国戏剧自身艺术经验的积累。中国戏剧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文化自身去寻找,即使是谈到外来的影响,也要注意中国文化的兼容性,不能脱离中国文化的主流来谈中国戏剧的发生。民间说从中国成熟戏剧的民间特性出发,在官方、和民间两条线索上,从民间这条线索为戏曲找到了一个源头。但由于仅停留于社会因,而在形式本体方面没有足够的建树,实未解决戏剧形式本体发生的根本问题。综合说将故事作为形成戏剧的基础,认为其他艺术手段都是以故事为核心、为了表现故事而综合地融为戏剧的。这种说法以戏剧之内容故事为出发点,看到


表现故事的各种艺术因素,找到了这些艺术因素得以综合的核心。但围绕这个核心,各种艺术因素的综合过程未能充分展开论述。 三:个人观点

我认为戏剧起源于巫术。正是交感巫术的实践带来了人类自觉和大量的模仿行为——原始人试图通过巫术礼仪对现实的模仿过程,实现对于的控制和操纵,他们以为这种施加了巫仪的模仿可以直接作用于现实,从而决定实际生活的结果。近代人类学家在未接触现代文明地区(澳洲、美洲、一些太平洋岛屿以及非洲中部等)许多保有原始文化状况的氏族部落里所进行的考察表明,原始人常常通过模仿狩猎与战争的行为,来求取狩猎和战争的成功,其模仿过程贯穿着行为模仿和带有强烈节奏的仪式歌舞表演。其中由于出现了拟态形式,这类经常性和有目的性的扮饰活动,可以被视为原始戏剧的雏形。只是,中华本土由于其文明发展的趋早和影响覆盖面的广泛,已经不存在这样的实例。不过,今天我们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史前壁画中都可以看到很多这类初级拟态和象征性表演。 云南省沧源县发现的新时期至青铜器时代的岩画中,有着生动的战阵模拟表演,许多人持剑舞盾,或手执弓箭,按照一定的节拍做出节律性的动作。

拟兽扮饰的仪式表演在周代的遗留体现在驱傩活动中,傩产生于原始人类驱除灾祸的心理要求,由原始氏族部落战争的现实映像所启发而形成的以神驱鬼或以恶逐恶的观念,是原始人类萌发赶鬼或者驱傩意识的基础。原始拟兽表演发展到傩祭仪式,可以说最初级的原始戏剧已经产生,它成为后来巫觋拟神(人)扮饰和再后来优人表演的先声,为之提供了借鉴和思维基础。后来,秦始皇一统六国,中华文明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中国戏剧也从宗教仪式混杂的原始阶段跨入了体现艺术价值和出现娱乐功能的初级阶段。

与古希腊戏剧直接诞生于祭祀活动不同,混杂于宗教仪式中的中华原始戏剧与成熟戏剧之间产生了断裂,未能直接孕育出一代新生的表演样式。不过它也施加影响于世俗、平易而较为简陋的戏剧样式——优戏和歌舞戏作为过渡。优戏与歌舞戏表演吸收了原始戏剧的营养成分,但其目的则从为宗教服务转变成为人君和贵族服务。这种初级戏剧表演成为中古以前的重要社会娱乐活动,伴随着古代社会走过了悠久的历程。从戏曲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戏曲从产生到发展,是一个由娱神转向娱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一帆.剧学本位的确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7月第一版 2.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

3.王宁邦.戏之发生考——中国戏曲起源新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7,32(02):26-31+197.

4.刘小梅.祭神、仪式与艺术——兼论中国戏曲的起源[J].艺术探索,2015,29(05):91-94+5.

5.杨荣星,王美林.中国戏曲艺术的起源和发展[J].内蒙古电大学刊,1988(04):36-37+2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a69a0b35a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