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诫子书》,欢迎阅读!
诫子书
知识目标 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能力目标 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弄清文章的层次关系。 情感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2.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2.师生共同明确课文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全班齐读课文。
‖教学提示‖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教师强调中点词句。 (1)重点词语解释 静以修身(修养身心) 非宁静无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无以广才(扩展); 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度怠慢) 年与时驰(消失、逝去) 遂成枯落(形容人韶华逝去) (2)重点句子翻译①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翻译: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生译全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应该)用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静心思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懈怠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暴躁激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龄随着光阴飞逝,志向随着年龄消退,最后精力衰竭学识无成,大多以不能承接先世的志向不为社会所用,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候再学习哪来得及! ‖教学提示‖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教学提示‖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
目标导学三: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一反,说服力强。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明确:(1)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看似无关,实
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目标导学四:谈感受,说启发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一: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
示例二: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教学提示‖ 这一问题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关系,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弄清本文的逻辑层次。
三、板书设计
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正面论证: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分析论点 反面论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总结论点:劝诫惜时,有所作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a49dd4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