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后感

2023-03-11 19:37: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后感》,欢迎阅读!
海水,大规模,运动


高考背景下对新课程标准再认识(教学后感)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后感

这节课总的思路就是:洋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基本上是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的。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老师主导、探究为主线的三主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画(作图),动口说(总结规律)动脑想(积极探索)。从课后的学生做练习的情况看,师生共同完成了本节的教学要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部分内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09高考考纲要求也很简单:世界洋流及其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在上课的时候基本上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教学,学生也基本上达成课堂目标。但是,课堂上感觉到时间很紧张,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讲到,比如南极环流的形成等,或者是说要给学生补的知识还很多,比如补偿流,密度流等,所以,总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想主要是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基于对传统教材情感没有变,人教版从“小本”到今天已经至少经过多次修订和瘦身从第一本“大本”正文130页到今天用的96页,数量上减少34页。仅从这一节的内容上来看,过去的温度、盐度、密度流、补偿流、海水运动的形式、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等逐步删除。但是这些知识和他们在大脑中建立的体系在教学中还是不断地不自觉的会呈现出来,时时在教学中出现。二,目前各种教辅商业气息浓厚(包括省编“地理同步导学”),根本没有认真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只是在原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拼凑。因此,书中有很多陈旧的教材上的知识点作为练习题,结果是学生上课的时候一听就懂,课后是一做就错,所以,为了适应训练的需要,只好额外的给学生增学习内容,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加剧了课时紧张的程度。三,是对新课程标准吃的不透,对新高考把握不准,总是心存疑虑,因此,给学生补了才放心。四,面对新高考模考和各地的新的试题当中还是会或多或少的总会涉及到旧教材的一些知识题目,在导向上存在问题,也对平时的课堂教学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通过课堂教学反思新课标对“洋流”的要求,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重新认识:1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的基础。2学习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此外还有

“世界渔场分布图”等。3、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4、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基于上述认识,我想在课堂上应该改进和强化的有下面几个方面:一在学生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化,简化之后便于学生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把握。2、对洋流成因部分只说明风海流,其它密度流和补偿流不做要求。印度季风洋流学生问到可以让学生用第二章节相关知识(季风)理解。3、对洋流的名称不要求全部记






住,有重要影响的洋流还是要知道名称如西风漂流,北大西洋暖流等,但是为了分析洋流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性质(寒流和暖流)。 以上拙见抛砖引玉,敬请指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a0c16ef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