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2022-05-02 21:28: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真题,社会学,概论,自考,答案
2019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简答题

36.简述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答案】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1社会变革的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列宁认为“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推动了对社会研究,为具体描述社会现象的精确性提供了原理和方法论。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为社会学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和方法。从抽象概念到具体问题的研究社会管理理性化的标志。

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为社会研究开启了许多值得恒久关注的课题。

【解析】第一章,参见教材P35

37.简述中国人口问题。 【答案】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问题密切相关。中国人口正在经历人口总量和素质变化、人口流动迅猛、人口分布失衡、老龄化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解析】第三章,参见教材P81

38.简述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答案】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1)结构—功能主义分析。功能主义者强调家庭的功能—社会化、情感支持和相互陪伴、性规则及经济合作等对整个社会的福祉及平稳运行非常重要。

2社会冲突理论分析。社会冲突论将家庭看作是我们生活的中心。然而,冲突论强调,家庭中两性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竞争,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家庭成员比另一些人从家庭中的获益要多。他们指出,家庭的历史同样也是女性被男性统治的历史这一视角指出了家庭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而不是血缘关系如何有益于社会

【解析】第六章,参见教材P132-133

39.简述社区的功能。

【答案】一个完整的社区,一般有以下几项基本功能: 1经济生活功能。 2社会化功能。 3社会控制功能。 4社会参与功能。 5社会保障的功能。

【解析】第九章,参见教材P176

40.简述社会控制的特点。 【答案】社会控制的特点:

1)普遍性。社会控制的普遍性表现在任何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社


会控制总是存在的。

2规范性。是指社会控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朝着设定的目标来实施的,社会控制的目标就在于使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规范化,使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可预测性。

3)多重性。社会制作用于社会成员的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习俗控制、宗教控制、法律控制、道德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 【解析】第十二章,参见教材P234

论述题

41.试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答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质性的区别体现为数据化或非数据化。具体地说,两者的不同点有:

1)着重点不同。定性分析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分析着重事物量的方面。2)依据不同。定量分析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分析依据的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资料

3)手段不同。定量分析主要适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分析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法等方法。

4学科基础不同。定量分析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为基础;定性分析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

5)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分析主要以数据、模型、图型等来表述,具有概括性和精确性的特征;定性分析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具有深入细致地反映社会现象本质的特征。

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具有质与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社会研究中二者缺一不可。因而在实际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互补的,经常配合使用。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研究者须借助定性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在进行定性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又须借助定量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

【解析】第二章,参见教材P74

42.论述家庭功能的变化。

【答案】家庭功能的变化包括:

1经济功能弱化。现在社会中家庭不再是生产的主要单位。家庭的生产功能外移,家庭的主要经济功能表现为组织消费。在家庭之外获得收入并组织消费是家庭存在的物质基础。

2)抚育和社会化的功能外移。家庭要培养一个合格或高素质的劳动力,以适应机器大工业生产的需要,家庭教育尤其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必不可少,且必须不断加强。在当今社会中,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有效的或高效率的社会化主体。

3家庭的生育偏好开始改变。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生育是家庭最主要的功能,传宗接代是家族的一件大事。但随着社会发展,这些观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宣传和推行,以及养儿育女成本的激增,则深刻改变了人们对子女数量的基本观念。


4)养老功能的挑战。赡养功能的演变:在传统社会中养老责任是由家庭来承担的,当年老的父母不能以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时,子女就承担起瞻养老人的义务。但随着现代社会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机构养老等新模式正在逐渐弱化和取代家庭的赡养功能。 【解析】第六章,参见教材P141

43.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分工化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认为: 第一,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如性别和年龄)、需要、偶然性等原因而发生自然分工。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分工”才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 第二,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此时,社会出现了主人和奴隶、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社会从无阶级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

第三,在“真实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分工和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

第四,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分工不仅使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第五,“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这种分离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六,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一方面,分工促进了生产科学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分工将社会中的某一集团和个人,终生固定在特殊的、狭窄的活动范围内。“由于劳动被分成几部分,人自己也随着被分成几部分。为了训练某种单一的活动,其他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能力都成了牺牲品。”简而言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平等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中,其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为核心的生产关系的不平等。 【解析】第十一章,参见教材P2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a08f303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4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