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内生五邪?怎样理解风气内动寒从内生?

2023-11-02 00:02: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什么是中医内生五邪?怎样理解风气内动寒从内生?》,欢迎阅读!
内生,风气,中医,理解,怎样
什么是中医内生五邪?怎样理解风气内动寒从内生?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病理变化。 #清风计划#

因病起于内,又与风、寒、湿、燥、火外邪所致病的临床征象类似,故分别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

内生“五邪”与外感六淫有一定区别:内生“五邪”由脏而产生,内伤病的 外感六淫由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失常而病的病因。内病机所反映的病证,多为里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外感六 气所致的病证,多为表证、实证。

()风气内动

风气内动,即是“内风”。由于“内风”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又称肝风内动或肝风。内风,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主要因为阳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出现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类似风动的病理状态。《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皆属于肝”即指明了内风的临床表现,不仅与外风为病相类似,而且指出了与肝的密切关系。

风气内动,主要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所致。《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内风的病机,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

1.肝阳化风

肝阳化风,多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而亢逆,或暴怒伤肝,肝气亢逆,或亢逆之阳气化风,形成风气内动。在肝阳上亢表现的基础上,可见筋惕肉润、肢麻震颤、眩 操劳过度,耗伤肝肾之阴,阴虚不能制阳,


水亏不得涵木,肝阳因之浮动不潜,升而无制,晕欲仆,甚则口眼喝斜、半身不遂。严重者,则因血随气升而发卒然厥仆。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又称热甚动风多见老热性病的极期,由于火热亢盛,化而为,并因邪热前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筋脉失其柔顺之性,而出现痉厥、抽搐、鼻翼动、目睛、上吊等临床表现人常伴有尚热、神昏、谵语。

3.阴虚风动

阴虚风动,多见于热病后期,津液和阴气大量亏损,或由于久病耗伤,津液及阻气亏虚所致。

主要病机是津液枯竭,阴气大伤,失其凉润柔和之能,既对筋脉失之滋,又不能制阳而致阳气相对亢盛,因而产生筋挛肉润、手足蠕动等动风症状,并见低热起伏、舌光少津、脉细如丝等阴竭表现。

4.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多由于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久病耗伤营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荣络,则虚风内动。临床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

此外,尚有血燥生风多由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血少,或长期营养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内结,新血生化障碍所致。其病机是血少津枯,失润化燥,肌肤失于濡养,经脉气血失于和调,于是血燥而化风。临床可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或落屑等症状还应指出,并非所有内风病证的病位皆为肝,如小儿慢脾风,其病机主要在于脾土虚败。

()寒从中生

寒从中生,又称“内寒”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或阴寒之气弥漫的病理状态。

因先天禀赋不足,阳气素虚,或久病伤阳,外感寒邪,过食生冷,损伤阳气,以致阳气虚衰。阳气虚衰,不能制阴祛寒,故阴寒内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9a9bd88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0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