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五台山“昌善法师”的提纲

2022-12-05 19:41: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采访五台山“昌善法师”的提纲》,欢迎阅读!
五台山,提纲,法师,采访,昌善
采访五台山“昌善法师”的提纲

一、昌善法师简介:

昌善法师,俗姓高,名成林,男,汉族。196911月生于山西省繁峙县茶铺乡。中学毕业后,信仰了佛教。于1988年夏,在五台山显通寺禧元法师座下披剃出家,并于同年秋后,在江西省云居山受三坛大戒。 1992年结业于中国佛学院执事进修班,2005年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哲学研究生班。

201215日,山西省五台山佛教协会第八次代表会议在五台山闭幕,选举产生了以昌善法师为会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

新当选的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昌善法师致闭幕辞,他表示“这次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也是五台山佛协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进一步推进五台山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会议。五台山佛教协会将一如既往的与全山四众弟子团结在一起。充分发挥五台山佛协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继续加强五台山佛教的道风建设、信仰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和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树立五台山僧人的良好形象。引领全山僧众学经讲经,以戒为师,刻苦修行,争当典范,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寺院的管理水平,为打造国际五台山、人文五台山、休闲五台山、风光五台山、会展五台山做出积极贡献。

以昌善法师为会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将致力于救苦救难、抚孤恤寡、修桥补路、赈灾济困等方面,把佛教的社会功能更多地体现于慈善公益事业上,不断拓展佛教服务社会的功能,拓宽领域,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主题,在开展慈善公益活动方面,已经向全国佛教界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新思路。



二、黛螺顶简介(昌善法师在此住持)

黛螺顶是五台山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之一。它坐落于台怀镇清水河东侧半山腰。寺庙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1592)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称大螺顶,乾隆五十一年(1786)改名黛螺顶。寺庙坐东向西,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47平方米,布局严谨,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山门)、旃檀殿、文殊殿、后大殿,均为清代建筑。寺内共有殿堂、僧舍48间。寺庙常住僧人34人,其中汉族31人、土族2人、满族1人。

三、昌善法师的成绩:

1、贯彻落实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文件精神,提高僧人综合素质。释昌善认为,作为僧人,不仅要精通佛法,还要懂得世间法。为此,在寺庙组织广大僧人积极开展以科技知识进寺院、政策法规进寺院、和谐文明进寺院和争创五好寺院、争当五好僧人为主要内容的进两争竞赛活动和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僧众爱国爱教、爱山爱庙的自觉性,提高了僧人的文明服务意识。为把此项活动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该寺院专门制作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公示栏,把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的标准、目的、意义挂在醒目的墙上,要求全寺僧众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在旅游淡季,组织全寺僧众培训学习了《宗教事务条例》《文物保护法》等政策法规以及时事政治同时,还积极选派僧人参加国家、省、市、区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以此来不断提高僧众的综合素质和遵纪守法、爱国爱教的自觉性,使全寺僧众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2、坚持以戒为师,加强僧团建设。寺院是僧人弘法利生的场所,而僧团又是一个寺庙的灵魂。一座知名的寺庙,必须具备德行高、修行好的僧团。为此,释昌善根据中国佛教协会《汉传佛教管理办法》及《宗教事务条例》的相关规定,切实加强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规范财务管理。以戒、定、慧三学为总纲,遵守六和规制,组织僧众学习戒律、宗教


策法规和各项制度,引导僧众正信正行,勤修三学,遵守戒律,严肃道风。健全完善了僧伽组织,基本达到了僧人道风保持传统化、僧人管理坚持律制化、僧人弘法发扬大众化、僧人生活体现平民化,使寺内教务活动如法如律,从而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广大信众的肯定与尊敬。

3、认真落实国家六部委精神,积极开展文明敬香活动。按照国家六部委的有关要求,提倡上山拜佛信众积极开展文明敬香活动,说服游客不带高香大腊入寺庙,有效抵制了奢侈浪费的不良敬香行为,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同时,多次圆满完成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外来参观学习交流团体的接待工作。个人多次被评为省、市、区五好僧人,寺庙多次被评为综合管理先进寺院

4、践行佛教慈悲济世精神,促进海外联谊,构建和谐社会。为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弘法利生,不断挖掘和弘扬教规教义中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容,近年来,释昌善带领黛螺顶僧众,多次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澳门、香港等地弘扬佛法,受到海内外信众的一致好评;组织全寺僧众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捐资助教、扶贫济困、修桥补路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240多万元;为保护好寺庙文物,投资800多万元维修寺庙殿堂,修建消防蓄水池等保护文物安全的基础设施,为践行佛教慈悲济世精神,促进宗教和顺、经济社会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采访问题拟定:

1、昌善法师,我们都知道,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世界级的佛教圣地。那么请您为我们简单开示一下:现代人该如何以文殊菩萨为师,指导自己修行与生活呢?



2、您曾经说过,现在的佛教“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由原始农耕时代步入到了工业信息时代。传统的山林佛教时代,也大多数逐步进入了旅游佛教时期,丛林制度面临着时代进步带来的冲击。”那么,面对旅游业的冲击,你觉得佛教丛林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呢?



3、您作为五台山佛教协会的会长,在加强五台山佛教的道风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新的想法呢?



4、以您为首的新一届五台山佛教协会成员,在救苦救难、修桥补路、赈灾济困等公益事业上做出了大量努力。那么作为佛教人士,您能谈谈寺院与社会慈善事业之间的关系么?

5、在提高僧人综合素质方面,五台山佛教协会具体有哪些举措呢?



6、最近,国家六部委明确提倡“上山拜佛信众要积极开展文明敬香活动”那么,作为佛教圣地的五台山,在引导游客文明“敬香”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措施呢?

7、近年来,您多次带领黛螺顶僧众,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澳门、香港等地弘扬佛法,受到了海内外信众的一致好评。那么,在弘扬佛法方面,您都有哪些心得可与我们分享吗?在弘扬佛法的方式上,您是怎样避免佛法的世俗化呢?



8、我们常常听到您要求五台山的僧众们要“以戒为师,刻苦修行”那么最后请您开示一下:这八个字,对于在家众们又应该如何去落实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9892a58b2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2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