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美国华裔作家的姓名问题》,欢迎阅读!
在当今我国翻译界,对于外国作家的姓名,一般是按照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各语种姓名译名手册或两大卷的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译出的。这样做利于统一规范。少数查不到的姓名,可按这些工具书的发音规则推断译出,但一些著名的经典作家,如“莎士比亚”等,则不按这些工具书或其发音规则译出,而采用约定俗成的译法。
美国华裔作家总的说来自然也属于外国作家(王理行、郭英剑,2001: ),但由于其家庭出身、成长环境、背景等不尽相同,更由于他们有中国血统,与中国有割不断的关系,他们的姓名,他们在中文里如何称呼,居然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们当中,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作家自己若干年前从中国移民去美国。他们在中国出生前后,父母已为他们取了中文姓名。他们移民美国后,为了在新的生活环境中便于交流,他们一般都新取并采用英文名字。他们新取的英文名字中,有的基本与原中文名字相同,把中文名字转化成拼音,仅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把名置于姓前,如李恩富(Yan Phou Lee)、黎锦扬(Chin Yang Lee)等;许多人保留了自己原来的姓,原来的姓用拼音的方式置于英文姓名中放置姓的位置,即英文姓名的最后,因为姓是自己祖祖辈辈流传继承下来的,而名则完全采用西方的,如帕迪•刘(Pardee Lowe, 中文名叫刘裔昌),其中的名“帕迪”与原来的“裔昌”无关;有少数作家把中文名字的每个字翻译成英语,再按西方人名在前姓在后的顺序排列,而原来的姓用拼音的方式置于英文姓名中放置姓的位置,如黄玉雪(Jade Snow Wong);也有的作家新取的英文名字与自己原来的姓名毫无关系,如路易•朱(Louis Chu,中文名叫雷庭招)。第二种情况是,作家出生于中国以外的国家(大部分情况是美国或某一西方国家),父母自然按所在国的文化习惯给作家取西方人的名字,但由于对祖国的深情难以割舍,也希望儿女别忘了自己的中国人的身份,同时都会给作家取一个中文名字,如马克辛•洪•金斯顿(Maxine Hong Kingston, 中文名叫汤亭亭)。到目前为止,第二种情况占美国华裔作家的姓名的大多数。 目前所见用中文发表的美国华裔文学方面的论文,提及作家时,绝大部分情况下都通行采用作家的中文名字,首次提到某一位华裔作家时一般会在其中文名字后的括号内注明其英文名字。这种通行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大的麻烦或尴尬,而且与作家的实际生活状况相背。
由于汉语中的一音多字现象极为普遍,由汉语拼音转化过去的英文名字中的姓或名,在得不到作家本人、其父母或知情者的确认的情况下,很难准确地还原为作家原来中文名字中的姓或名。如果取名者是按自己故乡的方言土音把自己中文的姓或名转化到英文名字中的,那对不掌握相关背景情况的研究者来说,再要把它们从英文名字中的姓或名准确地还原为作家原来中文名字中的姓或名,就完全是不可能的了。至于作家的中文名字与英文名字完全无关的情形中,研究者除了逐个从作家本人、其父母或知情者那里查问以外,可以说是一筹莫展了。尽管当今通讯联络手段极为丰富发达,作为个体或群体的研究者要想把美国华裔作家的中文名字全部搞清楚搞准确,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许多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者在多数情况下是从别的同行那里知道美国华裔作家的中文名字的,对于少数暂时无法知道的,就只好采取音译的办法了,但这样做就造成了同一篇文章中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处理办法的尴尬情况。因此,研究者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好不容易搞清楚某位美国华裔作家的中文名字后,都会如有重大发现般的高兴一阵子。
美国华裔文学方面的论文中通行采用作家的中文名字的做法,其好处是,中文名字让中文读者容易记住。同时,这种做法无形中拉近了美国华裔作家与中文读者的距离,仿佛他们都是自己人,甚至有一种亲近感。然而,这种做法却与作家的实际生活状况相背,与作家自身的文化身份定位有距离。本人近年来根据自己掌握的有限信息推断,在美国社会中的华裔作家,在其日常生活中是极少有人、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本没人用其中文名字来称呼的。大部分美国华裔作家几乎、甚至完全不识中文,很可能根本就不认识、也不会写父母精心为自己取
的中文名字。对于绝大部分美国华裔作家来说,他们的中文名字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实际的意义,对他们的文学创作则近乎毫无意义。美国的文学研究界、新闻界、出版界和相关媒体都是用他们的英文名字称呼他们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知道美国华裔作家的中文名字,并无碍于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一直主张并身体力行,像对待普通美国人(西方人)的姓名那样来处理华裔作家的姓名,即用其英文名字音译,当然,第一次提到时在音译名字后括号内加注英文名字,如果知道,就同时加注其中文名字。在我涉足美国华裔文学之前和之后,也一直有部分研究者这样做,所不同的是,有的研究者是明确而清醒地这样做的,有的研究者则是习惯性地这样做,而有的研究者则是在其研究过程中时而用华裔作家的中文姓名,时而用华裔作家的英文姓名的音译。 2004年2月23日,著名美国华裔文学学者金-科克•张(King-Kok Cheung,中文名叫张敬钰,她本人就是十九岁时从香港去美国定居的华裔)在南京师范大学讲学时,本人曾经就我对美国华裔作家姓名问题的推断当面求教于她,得到了这位与美国华裔作家有广泛联系的学者的证实和充分肯定。
2006年11月31日,著名美国华裔作家马克辛•洪•金斯顿在南京举行了一个座谈会,我趁机请她谈谈自己的名字。汤亭亭说,Maxine Hong Kingston这个名字中,Kingston是她丈夫的姓,而她丈夫家也是从他国移居美国的少数族裔。Kingston是美国一个小城的名字,他们家到美国后给自己取英文名字时,就拿这个小城的名字用作自己家的英文姓名中的姓。中间名Hong是她父亲家的姓“汤”在广东方言中的发音。Maxine是为她专门取的名字。而汤亭亭这个名字则是她小时候上中文学校时取的。她婚后的生活和文学生涯里一直使用Maxine Hong Kingston这个名字。2005年她去复旦大学访问,她发现校园里欢迎她的横幅上她的名字全都用汤亭亭而不是Maxine Hong Kingston时,觉得怪怪的。我把中国大陆用中文发表的美国华裔文学方面的论文里提及作家时绝大部分都采用作家的中文名字的情况及其遇到的尴尬告诉了她。赵文书教授则告诉她,用汤亭亭这个中文名字能让中国读者产生一种亲切感,能拉近她与中国读者的距离,有利于她和她的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这时,刘俊教授抢先把我的关键问题提了出来:作为美国华裔作家的一员,她喜欢自己在中文的文章里被称为汤亭亭还是马克辛•洪•金斯顿(Maxine Hong Kingston)?她想了想,最后说道:“Tang Tingting is ok(汤亭亭也是可以的)。”对于她的这种回答,有必要仔细分析其真实的含义和她说这句话时的心态。首先,“可以的”并非“最好”,并非她要提倡在中文的文章里称她为汤亭亭。相反,其言外之意似乎更乐意称她为马克辛•洪•金斯顿(Maxine Hong Kingston),但既然用中文发表的相关论文里绝大部分都称她为汤亭亭,而且考虑到这样做还能拉近她与中国读者的距离,有利于她和她的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那她就不反对了,也是可以接受的了(这多少带有实用与功利的色彩)。如果把她这句“想了想”后说出来的话理解为她更赞成使用汤亭亭而非马克辛•洪•金斯顿,那就与前面我还没提出关于美国华裔作家的名字的麻烦或尴尬时她流畅而自然地叙述的在复旦的那种“怪怪的”感觉相矛盾了。
美国华裔文学学者金-科克•张和美国华裔作家马克辛•洪•金斯顿都可谓这一领域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她们对美国华裔作家的姓名问题的回答,尤其是后者回答的真实含义及回答时的情景,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一贯对待美国华裔作家的姓名的方法,即用中文发表的美国华裔文学方面的论文中,提到华裔作家的名字时,为了避免找不到其中某几位的准确的中文名字的麻烦,可以干脆就统一采用下列办法:像对待普通美国人(西方人)的姓名那样来处理华裔作家的姓名,即用其英文名字音译,当然,第一次提到时在音译名字后括号内加注英文名字,如果知道,可同时加注其中文名字。这样处理,说明其英文名字(在中文里是其音译)是首要的,而中文名字在括号里就是次要的了,既然是次要的,不知道时从缺也就没问题了。英文名字和中文名字之间这样的关系,与美国华裔作家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983d37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