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欢迎阅读!
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
作者:赵悦名 杨晋娟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9年第7期
赵悦名 杨晋娟/临沂大学法学院
摘 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关注和帮助空巢老人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还应该被视为一个时代问题。在社会中作为弱势群体的空巢老人,在经济、日常照顾、精神慰藉等方面面临着各种困难。社区基础设施和医疗设施不完善、老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社会支持方面的经济支持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建立并完善相关政策,切实保障空巢老人合法权益;通过改善社区基础设施环境和培训专业人员,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倡导爱老的社会风气,落实到家庭和个人身上,加强对老人的精神关注等,让空巢老人安心、快乐地度过晚年。
关键词: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人口老龄化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到2017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持续增多,2018年我国大陆总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 94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 6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而最新调查显示,预计到2020年,独居老人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空巢老人将成为老年人中的“主力军”[1]。《应用伦理学辞典》将“空巢老人”界定为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他们身边无子女亲属一起生活,这一群体还包括丧偶独居和未婚的老年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转变,核心家庭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家庭类型,子女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少,加之20世纪八九十年代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主动或被动成为空巢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困难、健康医疗、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家庭的和谐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学者调研发现,不同家庭结构的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压力存在显著差异,有配偶相伴的老人的心理压力显著小于单身老人[2],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有益于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帮助他们获得身心健康和个人幸福[3]。
社会支持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Dierkheim),“作为持续的社会集合,社会支持为个体提供认识自我的机会,使个体对他人的期望得以维系,在社会集合中能够提供支持的他人在个体需要时,向他提供信息或认知指导以及实际的帮助和情感支
持。”[4](P19)社会支持是指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网络的总和,个体通过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重新认识自我、缓和心理压力、调试自己适应社会。如何解
决空巢老人提升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缓和空巢老人的问题,是当代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城市空巢老人群体有自己的特征,笔者对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某小区的空巢老人进行了调研,发现该小区的空巢家庭比例高,空巢老人有相对集中的生活、贫富差距较大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特征。
在物质经济方面,该社区空巢老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退休金,其次是靠子女的经济支持,少部分老人是靠低保和抚恤金生活。这些空巢老人的月收入差距较大,低收入群体偏多。
经济差距导致老人的生活状态也不一样,有的老人除缴纳基本社保之外,没有购买其他人身伤亡保险;有的老人还有子女学习、就业、买房、婚嫁等方面的经济负担。
在生活照顾方面,大部分空巢老人能够自理,子女会给他们添置衣物和日用品,但高龄老人则需要长期的特殊照顾,多是以请保姆的方式解决。空巢老人作息规律,有的老人很注意自身健康,经常在小区里散步,但很少使用社区健身器材。该社区缺乏医疗保健服务,周边没有完善的医疗设备,老人就医不方便。同时,老人缺乏基本的医疗救助知识,安全意识不强。
在精神慰藉方面,因为大多数空巢老人与子女相距较远,儿女不经常前来探望,通常以电话作为主要联系方式。这些空巢老人很少参与社区的集体活动,如广场舞;大多数老人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空闲时间经常听收音机、看电视,少数人喜欢与邻里打扑克、下棋。空巢老人大部分时间独处,有时会陷入无人诉说、无处宣泄的窘境,主观幸福感较低。
在社会融入方面,老人生活单调,缺乏对自身优势的挖掘。城市空巢老人退休之后,丧失了工作的职业角色,会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感觉,自身价值没有得以发挥的场所和途径,出现社会融入难的问题。
三、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成因
社会支持理论从不同的社会支持提供者角度出发可以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指的是来自正式组织(如各级政府、组织、机构、企业和社区)的支持提供者的集合。其他支持如家庭成员(配偶、子女、其他亲属)邻居、朋友、志愿者等,这些属于非正式支持的范围。
(一)正式支持方面的原因
1.政府支持不足
政府的经济支持不足,首先体现在养老金数额偏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金的数额越来越满足不了老人生活的物质需求。疾病是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空巢老人在身体机能越来越弱的情况下,就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也加重了老人的经济负担。其次,空巢老人所生活的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适合老年人活动的设施和场所较少,政府缺乏这方面的服务和投资建设。
2.社区支持不足
一些社区虽然建立了社区家政服务站,但只能满足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忽略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社区缺乏专门的服务人员,举办社区活动的次数和内容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相关需求,尤其是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非正式支持方面的原因
1.家庭支持不足
由于当代年轻人与老年人价值理念、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不便,
导致空巢老人的出现,他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精神极度空虚,渴望得到更多的精神慰藉。
2.朋辈邻居支持不足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邻居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日益疏离,邻居无法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四、改善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议
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区服务体系。首先,经济收入会直接影响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实现,因而政府应适当提高发放给老年人的养老金数额。其次,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并对社区专业人员进行技能训练,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再次,政府要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加大医疗服务力度,建立整合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优化体系,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渐差,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赡养成为家庭的主要困难。“久病床前无孝子”,老人在遭受身体痛苦的同时,还有可能遇到子女的冷遇和虐待。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宣传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网络和媒体引导、弘扬孝亲爱老风尚,提升社会对老年
人的关爱度。
社区要合理利用资源,满足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工作人员要通过建立社区组织,完善社区设施,开展活动项目,倡导老人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帮助离开职场的空巢老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并发现生活的乐趣。同时,要鼓励空巢老人学习新的知识,挖掘自己的潜能,尽最大能力应对社会隔离的危险[5],让老年人重拾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来面对生活。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中,亲朋好友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因而非正式社会支持也是可供挖掘和利用的潜在资源。子女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父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不仅是道德和情感的要求,也是法定的义务。子女应常怀感恩之心、关爱之情,践行孝亲之举,了解父母心理需求,满足其享受天伦之乐的愿望。同时,社区要借助各类活动,消除邻里隔阂,帮助老人建立融洽的、互助的邻里关系。
人作为社会系统元素,总是处于家庭、社区、社会、文化之中,空巢老人所面临困境的原因是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这让他们感觉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边缘人,产生了很多消极心理。健全空巢老人的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对策,是为了帮助他们感受到社会和家庭在关注他们,从而达到助人自助,提升自身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中国养老网.2018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EB/OL].(2018-08-04)[2019-06-06].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805/637022.html.
[2]王玲凤,施跃健.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压力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14):1415-1419.
[3]谢朝辉,郭惠平.北京市西城区社区老人社会支持随访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4):251-255.
[4]Caplan G.The Family as a Support System[M]//In Caplan G.&Killilea M.
(Eds.).Support System and Mutual help:Multidiscipli-nary Explorations.[M]. New York:Grune and Stratton,1974.
[5]张友琴.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一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初探[J].厦门大学学报,2002(3):94-10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97102ea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