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完整版)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语文仿真模拟题(十四)》,欢迎阅读!
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语文仿真模拟题(十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粗糙. cāo 氛.围 fèn 供.应gōng 佝偻.lòu B、鞭笞.chì 泥泞. níng 扁.舟 piān 内疚.jiū C、妊娠.shēn 赈.灾zhèn 呜咽. yè 参与.yù D、书声琅琅..láng 硕果累累..léi 风尘仆仆..pū 怏怏..不乐 yàng 答案及出题意图:C.考查字音中的声调准确及多音字读音。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陈规陋习 墨守成规 提纲挈领 金榜题名 B、提心吊胆 雕栏玉砌 再接再励 遒劲有力 C、仗义执言 自惭形秽 莫不关心 春意阑珊 D、挖墙角 金碧辉煌 白璧微暇 宽宏大量
答案:A.成语书写错误多因对成语的理解错误,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识记及书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然而却有不少人在利益的_________下,大量猎杀野生动物,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②因长期食用高热量食物,小明身体发福,行动变得______ 。
③______高考,老师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A、驱动 弛缓 临近 B、驱动 迟缓 临近 C、驱逐 迟缓 邻近 D、驱逐 弛缓 邻近
答案及出题意图: B. 近义词因为字音、字形相近而容易误用,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音、形、义的掌握情况。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是( )
A、这部小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发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现在读起来还是很有深刻的争议。 B、只有..那些已经很努力还能再努力一把力的人,才能..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成绩。 C、不管..天气如此糟糕,我还是要如期前往赛场。 D、对于..
这件事,已经引起了全校教职工的广泛关注。 答案及出题意图:B.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句子前后二问分的语法关系,是否会使用常用
的关联词,是否掌握误用虚词容易导致句子缺主语的情况。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B、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C、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正确的人生观起决定作用。
D、经过大家几天来的批评教育,终于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答案及出题意图:A。 A句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认识到修辞手法与语病的区别。B句考查语序。C句考查两面对一面的矛盾及句式杂糅。D主要考查成分残缺。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班到校外分组活动,你是参加义务劳动小组呢?还是参加社会调查小组?
B、那时我们都还只是八、九岁的孩子,转眼我们都成了年近半百的老人了。 C、程乃珊在“吾家有女初长成”这篇文章里提到她的女儿爱读钱仲书的《围城》。 D、我们正准备以游泳的方式渡过这条无比宽广——当时我们这么认为——的河,突然发现河的下游竟然泊着一艘船。 答案及出题意图:D。
考查选择疑问句中问号的用法,顿号的用法,书句号的用法及双破折号的用法。
7、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是( )
A、欢笑盛开在眉毛、眼睛上;心啊,要从嘴里跳出。 B、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C、诗人感情的浪花要与人民喜怒哀乐的感情潮水相融合。
D、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势不可挡。
答案及出题意图:D。修辞手法不仅要求能识别,更重要的是会使用。本题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比拟、比喻,使用时是否合乎语境和感情色彩。
8、关于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收入诗歌305篇。因汉代儒者奉为经典,故称为《诗经》。
B、成语“完璧归赵”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史记》,《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词作为一种体裁,脱胎于音乐。很多词本身是可以谱曲歌唱的,好多词牌是由填词用的曲调名演变来的,如“浣溪沙”、“雨霖铃”、“水调歌头”等。
D、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第一要素。 答案及出题意图:D。考查学生对古代典名著的了解,考查学生对文体知识的掌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恒公患之,谓管仲曰:
“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9、下列句子加点的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恒公患.之 患 以......为患,担心忧虑 B、吾甚恶.紫之臭 恶 讨厌 C、境内莫.衣紫 莫 不要 D、左右适.
有衣紫而进者 适 刚好 答案及出题意图:C。考查实词在文中的准确意义。
10.下列各项和“衣紫而进”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蟹六跪而二螯
C、吾从而师之 D、倚歌而和之
答案及出题意图:D.考查虚词“而”的用法,分析“而”做连词时,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二、综合表述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
答案及出题意图:您想要阻止这件事,为什么不试着不穿紫衣服呢?您对身边的侍从们说:“我非常讨厌紫衣服的气味”。重点考查:止之(使动用法)、 衣紫(名词作动词)、恶(厌恶) 、臭(气味)。
12、按要求变换句式( 4分) (1)、变成肯定句:没有谁不认为他是一个好人。 答案:每个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好人。 (2)、变成反问句:人人都见过红日升起的壮观景象。 答案:谁没有见过红日升起的壮观景象呢? 出题意图:考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之间的变化,并区别语气上的细微差别。
13、以“清风”为重点,将“清风”“湖水”“小草”扩写成一段话,要求不少于30字。(4分)
答案及出题意图:一阵清风拂过,让清澈的湖水泛起细小的波纹,让湖边的小草点头微笑。几分钟后,清风用她那无形的手将纹抹平,湖边的小草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要求表述时能抓住重点,不能理解为简单的造句。
14、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2题。
白牡丹 白居易
白花冷淡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1、“白牡丹”的“白”字与“亦占芳名”的“占”字很耐人寻味,请分析这两个字的妙处( 3分)。
答案:“白”字表明这牡丹的与众不同,没有别的牡丹的富贵和娇艳,显得“冷淡”而不媚俗,与后面的“无人爱”相照,曲折表现出诗人品德高尚、决不媚俗,因而不被重用的遭遇。 “亦占芳名”表明同为牡丹,但差别很大,“白牡丹”只是挂名而已,写出诗为虽为赞善却无实权的窘迫状况,作者是以花自嘲。 出题意图:以词语为着眼点,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
2、诗歌的前二句与后两句内容各有侧重,试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品味全诗的创作手法。( 3分)
答案:前二句写花,后二句写人,前二句是后二句的基础,后二句道句了诗歌的主旨,借白牡丹的遭遇抒写了自己虽为朝官却不被重用的不平之气。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出题意图:考察学生对诗歌结构及创造手法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 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
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老师,“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像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8.文章开头列举了《诗经》中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古人的浪漫情怀;并为“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作铺垫,同时,与上文的“遥远”和标题中的“天生”相照应。
9.通观全文,“语文”与“浪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简要加以分析。(4分) 答案:1、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2、浪漫的语文呼唤着浪漫的情怀,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1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写陶潜、孟郊、王昌龄、李白等,是为了阐释语文来自于浪漫、悠闲、宁静的心境。
B、作者写盘古、女娲、精卫、夸父等,是为了描绘出祖先大胆的想象和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
C、作者写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写雪莱、但丁等,生动地阐释了从浪漫心灵出发的语文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D、全文围绕“语文天生浪漫”这一话题,信手拈来,既有诗句和神话传说,又有文学长廊中的历史人物,材料丰富、很有感染力。
E.本文饱含激情,语言流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层层展开,阅读本文,给人在浪漫的语文世界徐徐穿行之感。
答案:C。A王昌龄因浪漫引发了豪壮的情怀,B是为为阐明“语文从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这一观点,E未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本题非原创,来自网络资料。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写作题(30分)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有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给孩子压岁钱等传统习。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这些传统习俗有了不同的看法。请你选择一个角度,以春节传统习俗为内容与一篇评论。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出题意图: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生活进行深刻的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考察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945d53d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