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故都的秋 (3)》,欢迎阅读!
《故都的秋》 晋城一中 贺军曹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散文情景交融、形神合一的艺术特色。;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3、学习散文的阅读方法,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鉴赏散文的方法;
2、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教学方法:移情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 导入课文
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文题目 (板书:《故都的秋》郁达夫) 二. 整体感知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那么,我们就从《故都的秋》走入郁达夫的心灵世界,请大家边看课文,边听课文主体部分(3-10)的朗读,一起神往故都,观其色,闻其声,品一品故都的秋味。并请同学们理清课文思路分析结构。(播放配乐朗诵。)
(1--2):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3--1 1):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部分描写古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1 2--1 3):总括全文,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 三. 鉴赏品味
1.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这个客观现实呈现出什么特点?
明确:总领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板书:找中心句)
2.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明确:主要是刻画了五种景色:秋院清晨、秋槐落蕊、秋蝉啼唱、闲话秋雨、秋果奇景
(板书:找准区间 提取信息)
3、我们不妨来找一下,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在哪里?
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
1
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
4、我们将从秋色和秋声两个角度来品味一下故都的秋味。
应注意圈出文中呈现色彩的词语和传递声音的事物,抓住这些词语进行分析,体会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抓关键词)
秋色
青天(蓝绿) 蓝朵(蓝色) 秋草(黄色) 落蕊(灰白) 树影(暗灰) 灰土(灰色) 灰沉沉的天(灰色) 青布(蓝绿)
枣树(淡绿微黄) 清
秋声 悲凉
有鸽声(飞声)、蝉声、雨声、人声 静
四、深入探讨
1、故都的秋天,也有明艳之色,也有繁闹的景象,作者为何避而不写,而写秋天的“清、静、悲凉”?
明确:这与作者的心境有关。简单地说,作者心情不好,所以才写出如此之景。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情与景的密切关系。(了解背景 知人论世)
从小体弱多病,幼年丧父,中年丧子,经历了如许多的人生之大不幸。早年曾留学日本,饱受民族歧视之苦,工作后从事文学创造的同时,支持抗日工作,一生中屡受颠沛流离之苦,最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年仅50岁。个人的不幸、社会的动荡、当局的腐败,家愁国难都在郁达夫的心中留下了浓黑的阴影,这也是本文悲凉伤感之音的原因之一。 2、有了这些认识,请同学们再次仔细体会景物描写中字体行间笼罩着的“悲凉”之情。品味第三段,请全体女同学诵读。 客观的景是什么样的呢?画面上—— 一椽破屋
天色碧绿,驯鸽飞声 景物透着破败(扣故都) (在)破壁腰中 景物显得落寞(扣秋) 牵牛化的蓝朵 疏疏落落的尖细
且长的秋草(荒草碧连天) 画面中的人——
早晨起来无事可做 日光能细数吗?(神态 动作) 清闲 静对着蓝朵干嘛?(神态) 寂寞 主观的情是——悲凉 “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的悲凉已是故都赏秋的心态与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悟的交流。因此作者不写北京的名胜古迹,不写被无数文人墨客赞颂过的北京的香山红叶,而是在老槐树下细树日光、静对牵牛花的蓝朵、轻踏落蕊、静听蝉鸣、听人闲话秋雨,可以说此时的作者是“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作者正是如此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创设了一个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意境。
大家还可以分析其他的画面
3、关于秋的诗篇,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彩,抒发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意;有的描写了秋天的萧杀凄凉,寄寓了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那么郁达夫先生眼中
2
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到底是悲秋还是赞秋呢?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本文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的。
开头就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饱尝一尝”;在文章的结尾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一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4、请同学们再看到课文的第2段与第12段,作者既然是赞美故都之秋,那他为什么还要写到南国之秋呢?南国之秋有什么特点?
南国之秋的特点是:慢、润、淡。让人看不饱,尝不头,赏玩不到十足。 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情有独钟。 五、回顾认知过程
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
1了解文章写的景物对象,整体感知景物对象。
2景物的特点是什么,分析文章怎样写的这些景物对象,。
3透过字面,揣摩体会,情景相连,挖掘作者寓于景物对象中的深情。 六、迁移训练 情景相生。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有时往往一字着色,一字着情。如我们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 选词填空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 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寄 司空曙)
绿 红 黄 残
明确:黄。既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又流露了作者的心境,并且符合对偶。 七、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生齐读)
结束语:生命是可贵的,可作者却愿意以寿折秋,直抒胸臆,点明对故都的秋的热爱。正因为这份深沉的爱,他用自己的灵魂去品尝秋,用自己全部的情与爱去抒写秋,这才品出了深蕴其中的不为外人道的秋味,才有了这篇至美之文。 八、作业
同学们,郁达夫独钟情于秋的清、静、悲凉,那么每当冬天来临之际,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呢?请选择你熟悉的地(校园、乡村、古城……),以“---------------的冬天”为题,写一篇散文。 【板书设计】
故 都 的 秋 以 情 驭 景
画面 清晨小院 槐树落蕊 秋蝉嘶叫 闲话秋凉 秋果 秋色 碧空 白中带黄 蓝朵 青布 淡绿微黄 ---- 清 秋声 鸽声 帚声 蝉声衰弱 风雨声人声 ---- 静 秋味 悲凉
以 景 显 情
课后记: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8fd41b6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