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瑟怨·温庭筠(注释翻译赏析)】瑶瑟怨温庭筠赏析

2022-03-29 02:43: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瑶瑟怨·温庭筠(注释翻译赏析)】瑶瑟怨温庭筠赏析》,欢迎阅读!
赏析,温庭筠,注释,翻译
【瑶瑟怨·温庭筠(注释翻译赏析)】瑶瑟怨温庭筠赏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瑶瑟:对瑟的美称。

冰簟:清凉的竹席。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 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银床竹席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远处传来几声雁叫,雁群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咏闺怨。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蘅塘退士评曰: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郊祀志》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不仅衬托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孤居独处的人面对这清寥的景象,心中萦回着的也许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类的感触吧。 雁声远过潇湘去,这一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和上句碧天紧相承接。夜月朦胧,飞过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听到雁声时才知道有雁飞过。在寂静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也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有雁去潇湘的联想,但同时恐怕和女主人公心之所系有关。雁足传书。听到雁声南去,女主人公的思绪也被牵引到南方。大约正暗示女子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潇湘那边。 十二楼中月自明。瑶瑟怨前面三句,分别从女主人公所感、所见、所闻的角度写,末句却似撇开女主人公,只画出沉浸在明月中的十二楼。《史记·孝武本纪》集解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诗中用十二楼,或许借以暗示女主人公是女冠者流,或许借以形容楼阁的清华,点明女主人公的贵家女子身份。月自明的自字用得很有情味。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


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虽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女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这样以景结情,更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8fc6cea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d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