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之我见

2022-11-06 14:19: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作文创新之我见》,欢迎阅读!
作文,创新
作文创新之我见

作者:邵贤莉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年第5



一、创新思维:反弹琵琶法

作文能否出新,往往取决于作者的思维方式是否新颖奇特。在写作时,大多数同学能够围绕话题积极展开辐射性思维,思维的触觉伸向大干世界、古今中外,联想与该话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寓言漫画、新闻报道以至影视节目,更有许多同学娴熟地运用逆向思维,这种对于已有定论或对惯常思维方式的反弹,不失为蹊径独辟的明智之举。大家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寻求适合自己最能展示自己才情的写作角度,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你说好,我偏说坏;你从这里立意,我偏从那儿切入。你谈“近墨者黑”,我就谈“近墨者未必黑”。宋代大家欧阳修的《秋声赋》渲染出一幅秋天萧条凄冷的图画,而当代作家峻青的《秋色赋》却包含对秋天的赞美,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姿,色彩斑斓的秋景图。例如:

竹子——是人们称颂的花草四君子之一,有人称颂它的坚贞虚心。如郑板桥的《题竹石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但同时也有人批评它腹中空空,不学无术,难以成就栋梁之材。

雪——是纯洁的象征,是春天的使者,但也有人批评它是粉饰太平、掩盖罪恶和肮脏的黑手。

“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强着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巴尔扎克)”。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义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亥4了。

反弹琵琶是对定向思维的一种挑战,本身带有极大的诱惑,但反弹不要变成乱弹,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如“近水楼台先得月”,你总不能反弹为“近水楼台不得月”。

二、创新表达,写出真体验

审美体验是文学经典赋予读者的专利。美学家胡经之认为:“审美主体用自己那颗在体验中跳动不安的心灵去激活那些文字,那些画面,那些音符。使它们成为主体情感、意志、生命感和灵肉的载体,诞生出新的审美意象。”

例文:阳光是很活泼的

(老师布置了一篇有关写“阳光”的作文,有一学生在文中以他的观察体验写出“阳光是很活泼的”,得到了老师的否定,这位同学想不通,回家问画家父亲。这个画家父亲通过在海边观察,认为孩子写的很好,就给老师画了一幅画,回了一封信。)

读了这篇作文,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个研究想象力现状的专家分别给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大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冰融化以后,变成了什么?孩子的回答是春天,中学生、大学生却无一例外地回答:水!这位专家后来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孩子的想象力足怎么丧失的》,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它诱发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反思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注重背诵和积累




没材料的文章最难写。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生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或许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无奈!我们强调同学们个性化阅读,强调背诵、积累,就是让大家拓展阅读空间,弥补生活阅历的单薄,丰富储备,开启心智,促进读写互动。在坐的许多同学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阅读经典少,缺少文化积淀,写起来“无米下炊”。

四、走近时文经典,厚实文化底蕴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唯其如此,才会有阅读的质量和生命的张力。重视在阅读中培养悟性,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读《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四大名若:《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等中外名著,还可读一读《美文》《读者》《青年文摘》等,大家可以从这些时文经典、文学名著中汲取营养,从而为写作奠基。读而思,读而悟,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撷精取粹,笔底流出的才是生命的呼唤,人性的亮光和哲理的思辩。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生命活动,包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和表现生活等方面。对于文学爱好的同学而言,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从中采撷丰富的词语句式,汲取作家的思想观点;更重要的是在阅读、背诵、积累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开拓视野,增加积淀,提高文化品位,多阅读、多背诵、多积累是我们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钱宏达.谈研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1(02)

[2]李德林.写作,学生个性的自由飞翔[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1)

[3]王茂林.新课标下的个性化写作语文教学通讯,2004(1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8fa26dc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1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