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2022-07-07 16:59: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外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欢迎阅读!
美术教育,中外,幼儿,比较,研究
中外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来源:《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10 作者:上海市宋庆龄幼儿 金缨 发布时间:2006-08-01

美术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艺术活动。 由于中外儿童所处的环境、国情、经济文化习俗、教育体制等的不同,在幼儿教育面表现出许多不同之处。下面笔者依据几午来在中国班和国际班的教学实践,就中外儿童美教育中自由创造与技能训练关系问题作些粗浅的比较研究

一、幼儿美术教育目标上的差异

近年来中国的幼儿美术教育目标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由侧重艺术表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转变为开始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但仍存在过多地注重技能培养的倾向。 国际班幼儿的美术教育目标是注重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其对周围生活、大自然、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国外美术教育界认为幼儿生来具有艺术创造的潜力,张顺应幼儿自然本性的发展,尽量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二、幼儿美术教育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的幼儿美术教育历来小班就开始学习用点、线、简单技能和涂色的兴趣来构图,中、大班更多的是临摹、写生和画面安排、配色及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使用绘画工具、材料进行绘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教师在构图,造型,色彩,方法,步骤等都有严格规定。但这种做法限制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孩子不能用不同于成人世界的自己的童话般的世界表现自己的感受,更不能表现出童年生命的脉搏,经常只能是被动、机械地再现。 国际班幼儿美术教育主张幼儿在松弛的状态中,在玩中发展。他们对美术教学内容没有固定的安排,大多是与主题内容相吻合。经常使用半成品材料涂色、玩色和剪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师不强调孩子对操作对象的构图、色彩或画面布局的平衡应达到何种程度。他们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

三、幼儿美术教育方法上的差异

中国教师在进行传统的美术教育时,不少教师习惯采用范画或范作(纸工、泥工)幼儿提供模仿对象.从而束缚了幼儿的大脑,禁锢了幼儿的思维和情感,使幼儿难以自己去体验,自己去领悟,自己去探索。如,教师在评价时,通常也是画得像不像这儿应该这样画如此这般的美术活动既概念化和成人化,又缺乏童稚的审美直觉,其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教师们也试图用引导一发现式来取代示范一模仿式,用生动的故事或游戏引起孩子创作的愿望,尊重幼儿的独立性,积极性,接纳孩子的艺术创造方式,接纳孩子的一切作品。现在美术活动的教育过程可总结为:兴趣一游戏一引导一激励这样就能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国际班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教师事先只是提供各种活动(绘画、拼贴、揉捏等)所需的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自己去操作、探索,发展其自我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师只是提供各种颜色的纸条,玻璃珠或玩具轮胎,让幼儿自由想象,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轻松自


如地完成作品。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幼儿活动过程上,重视幼儿从事活动的情感因素,评价幼儿在活动中所感受到的俏悦的情绪体验。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这幅粘贴画真美始终是孩子得到的评价。尽管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教师们会认为:孩子首先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幼儿艺术素质花蕾,在适当的环境中,自然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四、幼儿美术教育组织途径的差异

中国的幼儿美术教育大都还局限于幼儿园内部专门性的美术教学活动,忽视渗透性的美教育活动以及家庭、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近来,教师们也逐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的因素,而积极发现和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让孩子走入社会去体验,去观察。同时也开始调动家长和社会人士,把美术教师、专家请进来,以扩大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国际班的教师把美术教育活动看作是创造性活动的一种形式,表现自我的一种途径。仅在活动课上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在主题里安排一些绘画内容,甚至会在教室里设立一个画架,幼儿在想画时随时都能去涂抹几笔;还非常善于请家长来参与学校的活动,如做义工,和孩子一起揉泥,拼贴,制作,绝不限制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发现周围生活中的美,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审美直觉,审美感知和审美情趣。

五、结果的差异

由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组织途径等的不同,最终导致了幼儿作品上的差异。 中国小班幼儿的作品虽是刚开始涂鸦,但已经有技能的要求。

国际班小年龄幼儿从涂鸦起就开始创造一套满足自我表现需要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表现和愿望,去表现自我,如有的作品虽是一些不可思议的线条,但表现生动大胆且夸张,具有丰富的想象。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概念常以自我为中心,大胆地、独立地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创造出直觉的象征性图式。这个时期,幼儿的心理符号是由直觉控制的,他们随年龄的增长和智力的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表现力会不断提高,并且在活动中逐步积累起对物体的初步印象。但绘画技能还需逐步成熟和完善。这和幼儿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是相一致的。

中国大班幼儿的作品基本上先是用线条勾画出平面的二维的物体轮廓,因为这种轮廓线较易把握物体的外形特征。随着视敏度,精确度的提高,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也越来越细和客观。同时,通过电视,电影和大量的图书,画片,逐渐了解社会已形成的艺术手法,于是在儿童的画面上概念的属性增加了,是种抽象化能力的萌芽。随着儿童思维性质的变化,儿童的作品内容也逐步趋向写实、丰富,由于视野的扩大,但为了力求接近真实,由平面造型开始过渡到用三维立体表现方法,注意到了构图的平衡,色彩的协调。中国大班幼儿作品已能表现出人物、动物动态前后位置结构及空间知觉技能,能够自如地运用色彩,想象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因为强调了技能方面的练习,所以,幼儿可以在画面上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意图。技能的发展,逐步脱离自然的再现描绘,而向有意义创作阶段过渡。

国际班幼儿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不分里外的透明画由于缺乏强调技能的练习,整个画而还停留在二维的物体轮廓,但从画而上可以看出具有一定的想象和审美意识。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幼儿不能用技巧将自己的创造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基本的绘画技能的缺乏限制了儿童在画面上的艺术表达。

中外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各自的侧重和不同,我认为,美术教育中自由创造、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艺术表现的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并不是相对独立,而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的。此,小班幼儿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为主,不必在技能和内容上有过多的要求和限制,


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绘画游戏,如:玩色、粘贴、印画等。逐步让幼儿熟悉画纸、画笔,在除涂画画中逐步发展手眼协调和辨别方位的能力。从中班开始,在尊重幼儿创作前提下,儿应该接触一些最基本的技能练习和作画方法。大班的美术教学应着重于在鼓励幼儿充分感受、体验周围环境的基础上,提供一切机会让幼儿进行自由创作,在表现情节上有较大的空间。

总之,自由创造与技巧练习并不对立,但绝不等同于技艺教育技巧练习与儿童自由创造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张力,有了对线条、构图、色彩等技巧方面的敏感性,可以真正做到让孩子彼此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话,让孩子的作品成为表现孩于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及表现自我的一部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88f8c3187c24028915fc31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