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服文化】汉服解说词》,欢迎阅读!
汉服展示解说词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是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至明朝末年 (公元17世纪中叶)这几千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华夏一词,典出何意?左传有云:“华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其中,章服所指便是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历史悠久的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用几个来形容的话就是:庄重、大气、飘逸、灵动。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圆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由于先秦至魏晋时期距今年代久远,缺乏考据资料,如今复原出来的样品备受争议,因此今天给大家展示的是唐、宋、明时期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汉服形制。
首先向大家展示的是 唐圆领:
隋唐时代也产生了汉服的一种重要款式-圆领衫。圆领式样在中国服饰史上很早便有出现,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但一直到了隋唐才开始盛行,成为官式常服。这种服装延续了唐、五代、宋、明,并对日本,高丽等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齐胸襦裙:齐胸襦裙跟齐腰襦裙一样分为两种款式,为隋唐时特有,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裙腰提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显得女子身材高挑丰满,广受各阶级女性喜爱。
襕衫:中国汉民族传统服饰之一,始现于唐,兴于宋明,古时多为士人所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襕衫”。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襕的男人长衫。多为宋明时学子所穿着。 朱子深衣:汉服中深衣的一种,为礼服,多用于祭祀等场合。 朱子深衣的结构特点为:直领(没有续衽,类似对襟)而穿为交领,下身有裳十二幅,裳幅皆梯形。朱子深衣的影响很大,日韩服饰中有部分礼服都是在朱子深衣制度的基础上制作的。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学子的头上戴着一顶帽子,这顶帽子叫做,儒巾。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同时更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古时候男子成年要行加冠礼,二十岁称之为弱冠,由此可见,衣冠是礼仪的开始。而头戴帽子,象征着一种汉服文明。
齐腰襦裙:上衣衣襟呈交领或对称状,下裳为围合式长裙,襦裙实物考证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是汉服历史发展长河中流行时间非常长的一种款式,多做常服穿。男式襦裙称为衣裳。
褙子:
褙子是汉服的一种,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在宋、明时期最为盛行。和避寒防风的斗篷不同的是,褙子罩于外衣,也可在室内穿着。
袄裙:袄裙是明朝特色服饰,襦在裙外,袖子上宽下窄,袖口可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后传入高丽,成为朝鲜服的原型。
道袍:
道袍并不是特指僧侣或道士专用的服式,而是明代士人阶层主要的服饰款式,是指交领、大袖、衣身两侧有内摆的长身式外衣,左右两侧各有三道暗褶。
曵撒:
曵撒一词翻译自蒙古语, 曵撒又称一色,是一款来自蒙古的礼服汉化而成的汉服款式,作为武术军将服的一种,曵撒仅作卫士校尉服饰。它的主要特点是前身为上下分裁,腰部以下作马面褶,后身则不断开。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阳光帅气的是裋褐套装:
裋褐是古代汉服的一种,原意为粗布短衣,引申为上衣下裤的百姓服饰。作为百姓方便活动、居家休闲、劳动服装或武术军服穿着,但不宜在礼仪场合穿着。裋褐属于干净利落的休闲服装。而在裋褐外套一件半臂褙子,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穿法。
礼仪展示:
汉服的礼仪除了立容、坐容等,最重要的是行礼,即我们常说的“作揖”。揖礼也有分许多种。 男子对父辈、长辈行大礼,左手压右手加额,保持头手一致鞠躬90°起身,手势四指并拢,拇指相扣,浑然一体,如天地自圆。
女子拜礼,右手压左手,合拢放在胸前,微屈膝,微低头,以示敬意。
男子平辈相见,行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举手齐眉,鞠躬45度,然后起身。
女子万福礼,双手握拳,右手在上,轻轻交叠于胸前,双脚并拢,微屈膝,微低头,口道:“万福”。
抱拳揖礼,又称“拱手”,右手抱拳,左手自然覆于其上,从胸前向外平推,以示“勇不滋乱”,故尤以习武者为常用。
执子之手,十指相扣,旋转回绕,手腕相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这是一个古老的仪式,代表着至死不渝的誓言,是我们独有的东方式的浪漫。 巍巍华夏,泱泱大国。中国古称礼仪之邦,服饰礼仪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展出的仅仅是其中的冰山一角、沧海一粟。
汉家文明,千年华裳。
我们穿的不是古装,我们不是那些穿越人,不是动漫角色扮演,更不是唱戏或者日本、朝鲜人。 我们希望有朝一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上,我们能够穿上汉服,而不会再被路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华夏复兴,衣礼携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87b5966f4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