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定位思考——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 》,欢迎阅读!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定位思考——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
作者: 朱志培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2期
朱志培
(河南城建学院 工商管理系,河南 平顶山 467044)
摘要:探讨城建类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定位,提出城建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强、技术能力高、应用性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就业。
关键词:城建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1)12-0048-02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建设
1998年,教育部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999年,全国有8所高校开始招生该专业的学生;截止2009年底,全国有1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这个专业主要是由原有的劳动经济专业、劳动人事管理专业过渡而来,还有的是从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演变而来。同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由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产生的背景以及其学科特点,各个高校在定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方向时,产生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大概分为以下几种:
1.侧重社会学方向的院校:北京大学在社会学系开设社会保障专业,辽宁大学在人口研究所开设社会保障专业等。
2.侧重于社会保险方向的院校:中央财经大学在保险学院开设社会保障专业,西南财经大学在保险学院开设社会保障专业等。
3.侧重在法律方向的院校有:广西师范大学在法学院开设社会保障专业,华中农业大学在文法学院开设社会保障专业等。
4.侧重于劳动经济学传统的院校: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贵州大学在经济学院下开设社会保障专业等。
5.侧重于社会工作方向的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开设的社会保障专业等。
6.结合自身优势具有特色的社会保障专业:如东南大学的具有医疗特色的社会保障专业开设了多门医疗护理的课程。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侧重于公共管理,主要是为行政部门、社会保障机构、政策研究部门培养专业人才。由于公共部门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小,并且一般要求高水平高学历的人
才,这样导致该专业的本科生在就业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该如何定位,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就业,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主要问题。
二城建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定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去向大体分为3类:一是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这类学生往往需要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二是进入劳动和社会保障政府部门,成为各级政府公务员;三是进入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从事具体业务工作。城建类院校主要以培养城市建筑类专业人才为核心,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主要是为城建类企业培养相关的管理人才。学校的特色与背景决定该专业的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进入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从事具体业务工作。
河南城建学院属于一般本科院校,以培养城市建设人才,建设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城建大学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这就决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河南城建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有3个专业方向:(1)社会保障方向,培养从事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工作的人才;(2)劳动经济学方向,为企业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人才,负责企业的招聘、绩效考核、薪酬体系、员工福利等方面的工作;(3)社会工作方向,开展社区服务,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的人才。城建院校的学生毕业工作单位主要是城建企业,城建企业的性质决定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劳动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城建的一些专业知识,如开设相关的课程(房地产经济学),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城建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路
河南城建学院于2006年开设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考虑到城建学院相关专业的优势特点、其它院校的办学定位特点、市场对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才的需求特点,特提出如下专业建设的总思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人才,培养劳动和社会
保障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保障基层单位,服务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其具体内容包括:
1.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人才
河南城建院校重在培养一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懂政策、业务熟、综合素质高的服务性应用型人才。教师讲课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表述相关的理论知识,部分课程采取案例教学的形式,如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薪酬管理等课程。
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每年都通过暑假安排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须制定详细的计划,拟订具体题日,提出实践要求,并配备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学生实践报告提交后,教师要严格审阅,并对典型报告进行点评,强化学生对社会实践环节的重视。并且要求学生到相关部门进行实习,实习分为大二学生的认知实习、大三学生的专业实习、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等。每一学期的课程结束时,安排课程设计和学生实习,如社会概论实习、社会研究方法实习、工伤保险实习、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实习、政务礼仪实习等等,巩固理论知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平顶山社会保险机构、平煤集团等部门长期保持联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结合专业特征建立了实习基地,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院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等课程,建立了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让学生模拟操作,开展社会保险方面的实训操作,以提高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的能力。避免学生掌握了理论的知识,却缺乏实际操作和工作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7f66d89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