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今字 异体字 繁体字》,欢迎阅读!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在我国古代的书籍中,一个方块字往往有好几种写法,这就给我们造成了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我们就必须掌握有关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一)古今字。
《墨子•公输盘》中记述:当墨子斗败了公输盘后,“公输盘不说”。“不说”,这好像是说公输盘斗输后不说话了。这样理解就错了。这里的“不说”就是“不悦”,是不高兴的意思。可是人们往往认为“悦”字是本来就有的,而只是古人在书写时经常写为“说”罢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须知上古是没有“悦”字的,《说文解字》中也只收了一个“说”字,没有“悦”字,其释义是:“说,释也。”可见“说”才是本字,“悦”是个后起字。所以“说”就是古字,“悦”就是今字。
为什么会产生古今字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古代的字少,而后世又不断地发展增多。例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不重样的字共用了4466个,东汉《说文解字》也不过9353个字。可是,到了1915年,中华书局编印的《中华大字典》共收字48000多个,相当于《说文解字》的5倍多。古代的字少,一个字要代表几个意义,真可谓”一身兼多职”。比如上古的一个“辟”字就兼有多种职责,它能代表“避”、“嬖”、“僻”、“譬”、“辟”这五个字用。后世人为了减少字的“兼职”现象,才在“辟”字的身上加了各种表意的形符,以示意义的区别。因此,上古的“辟”字就是古字,而后世新产生的“避”、“嬖”、“僻”、“譬”。“辟”就是今字。
在古书中,古今字的现象很多。如果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基本知识,那就很难读懂古文。以下略举几例:
(1)“此世俗之所谓知也。”(《庄子•胠箧》)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智慧啊。
(2)“大叔出奔共。”(《左传•隐公元年》) ——太叔跑到共那个地方去了。
(3)“夫晋何厥之有?”(《左传•僖公三十年》) ——那个晋国有什么餍(满足)呢?
(4)“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 ——布帛长短一样,价钱也相似。
(5)“千乘之国,摄于大国之疬痏勏閒。”(《论语•先进》) ——千乘的小国,夹在大国之间。
以上这些例句中的“知”、“大”、“厭”。“贾”、“閒”等,都是古字,而“智”、“太”、“餍”、“价”、“间”等都是今字。如果有人认为今字才是“本字”,那就错了;如果有人拿今字去更正古字,那就更错了。
从古字变为今字,有的是用古本字作声符,再加上一个形符。如。知”、“厥”、“贾”变为“智”、“餍”、“价”;也有的是改变古本字的形符,如“閒”变为“间”。我们了解了这些古今字之间的关系,对准确地理解文言的语义很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承认文字古今发展的事实,但决不应该厚古薄今,不能认为只有古字才是正字,而今字是“俗体”或“破体”。有的人常常以所谓写。正字”为借口,偏偏要把“返回”写为“反回”,把“嗜好”写为“耆好”,把“环境”写为“环竟”,这是很不应该的。 (二)异体字。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在音义上相同,在任何语言环境里都能互相代替,而只是写法不同,这种音、义相同而仅写法不同的几个字在文字学上就叫做。异体字”。比如:“熠”与“照”、
“并”与“垃”、“睹”与“覩”、“咏”与“辣”、“谕”与“喻”等都是异体字。
文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鲁迅:《外文谈))这一多,就很难作到形体划一。同一个概念,由于时间或地区的差异,就可能造出好几个字来。而且这种异体字越古就越多。例如一个“兄”字,在甲骨文中就有35种写法,一个“贝”字,在金文中就有60种写法。就连一个。窗”字,后世就产生了六个异体字,写作窗、窓、、窻、牎、臆等。这些异体字根本没有必要同时存在,但是如果我们不熟悉,它就会成为阅读古书的障碍。所以我们必须对异体字加以研究和整理。 从前有不少人认为只要《说文》中有的,就是正体,《说文》中所没有的就是“俗体”或“变体”,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因为许慎本人也往往把应该收进《说文>的形体遗漏了。所以宋人徐铉又增加了不少原有的形体。
异体字的类型,大体上有以下五种: (1)形符不同:
涝遍徧、猫貓、堤陧、粘黏、糕餻、唇唇等。
(2)声符不同:筒莆、秸楷、捣播、线線、笋筍、验騐等。 (3)改换意义相近的形符:辉煇、睹覩、径迳、侄迳、铲剷等。
(4)形符和声符的位置不同:略畧、够夠、群羣、鹅鵞、案桉、惭慙等。 (5)形声字与会意字的异体:泪淚、岩巖、奸姦、渺淼等。
异体字多了,自然造成学习上的额外负担和用字上的混乱。1955年12月22日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决定精简1055个异体字,确定了810个字为使用正字。比如在以上所举的这些异体字中,每一小组的第一个字均为留用字。第二个字均为废除的异体字。比如“遍”、“猫”等均为留用字;“偏”、“貓”等均为已经废除的异体字。废除异体字是我国文字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精简了字数,便于掌握和使用。 (三)繁简字。
简体字古已有之,向上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比如《诗经》中的“於”皆写作“于”,汉《吴仲山碑》中的“餘”就写作“余”,《正字通,中的“填”、“聽”俗作“坟”、“听”。凡是所谓“俗体”,都是早在民间流行的简化字。这些“俗体”字尽管曾遭到过扼制,但汉字由繁趋简的潮流是阻挡不住的。今天,在我们正式使用的简化字中,有很多就是古代简体字的借用。比如: “准”(凖)《广韵》“庙”(廟)《字汇》 “双”(雙)《集韵》“恋”(纞)《字汇》
“声”(聲)《正字通》“怜”(憐)隋《董美人碑志铭》 “夹”(夾)汉《曹全碑》“扑”(撲)《集韵》 “宝”(寶)《宝应碑文》“齐”(齊)《正字通》 “尽”(壶)《正字通》“朴”(樸)汉《孔庙碑》 “干”(幹)汉《郑季宣碑》“晒”(曬)《字汇补》 “灶”(竃)《五音集韵》“痒”(癢)《集韵》 “烛”(燭)《字汇》“笔”(筆)北齐《雋敬碑)
“画”(壹)《字汇》“籴”(糴)《干鶈妻嫃禄字书》 “类”(類)《五音篇海》“粜”(糶)《干禄字书》 “纵”(縱)《集韵》“阴”(陰)《字汇补》 “肤”(膚)《广韵》“麦”(麥)汉《西狭颂》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和研究古代文献,不仅需要掌握简化字,而且需要掌握繁体字,掌握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关系。只有掌握了这种关系,才不至于产生误解。比如《后汉书•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7f44ac5cf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9.html